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钟立松  张仟仕 《西部医学》2006,18(3):295-296
目的探讨浅表肿块内注射纳科思(TNF-α变构体)联合放疗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29例恶性肿瘤浅表肿块的治疗方法分为甲、乙两组,甲组16例,先给予肿块放疗(DT 16GY/8F),然后瘤内注射纳科思;乙组13例,瘤内注射纳科思同时联合放疗。结果甲、乙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较乙组的不良反应低(P<0.05)。结论在纳科思联合放疗浅表恶性肿块时,先给予肿块放疗,再行瘤内注射纳科思(TNF-α变构体)联合放疗的方法较好,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钟立松  任宝志  张仟仕  邓健  何淼  辜艳 《西部医学》2010,22(9):1622-1623
目的探讨多效蛋白(PTN)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检测63例肺癌患者中PTN的表达。结果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的PTN阳性表达率均为100%;在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细胞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中PTN表达情况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在Ⅰ~Ⅱ期肺癌的PTN平均值低于Ⅲ~Ⅳ期(P〈0.05)。结论 PTN表达的水平与肺癌的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对判断肺癌患者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术后复发性直肠癌经18FDG PET/CT定位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64例术后局部复发性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18FDG PET/CT定位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将扫描数据输入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GTV与PTV)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计划后常规分割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缩野放疗至总剂量60Gy~66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全组均辅助化疗4~6周期。结果放疗后全组CEA值平均为11.9ng/ml,较放疗前的16.4ng/ml显著下降,放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PET/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0.2个月,普通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9.0个月,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疗前GTV≤80cm3者预后好,是独立的预后因子(P〈0.01)。结论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术后复发性直肠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联合化疗可以延长中位复发时间,分期早的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GTV与PTV)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放疗至总剂量50Gy-60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两组放疗后均结合4-6周期TACE治疗。结果:PET/CT组共有18例显示GTV有改变,其中7例增大,6例缩小,5例GTV形状改变;放疗后全组AFP值显著下降;PET/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1.3个月,普通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0.2个月,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死于局部未控、复发或转移者比例占总死亡原因的76.7%;多因素分析表明T分期早和疗前GTV≤100cm3者预后好(P均<0.01)。结论: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原发性肝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结合介入治疗可以延长中位复发时间,分期早的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常规分割与大分割放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04例各种转移骨肿瘤患者进行姑息性止痛放射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一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另一组大分割放疗,并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均无明显毒副反应.但大分割放疗疗程短起效快.结论:采用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疗效相当,但大分割放疗疗程短起效快,毒副反应相当,故优于常规分割放疗,可作为转移性骨肿瘤姑息性止痛放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采用18FDGPET—CT定位再程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56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FDG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每组各28例。PET—CT组采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大体肿瘤体积和计划靶体积)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放疗至总剂量50~60Gy。普通CT组采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两组放疗后均用TP方案(紫杉醇135~175mg/m2,dl;顺铂40mg,d2—4)辅助化疗4~6周期。结果PET—CT组大体肿瘤体积和计划靶体积均小于普通CT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尸〈0.05)。PET—CT组再次局部复发17例,中位复发时间11.7个月,普通CT组再次局部复发19例,中位复发时间10.3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在年龄、性别、卡氏评分、T分期和疗前大体肿瘤体积等因素中,只有T分期和疗前大体肿瘤体积是独立的预后因子,T分期早和疗前大体肿瘤体积≤100cm3者预后好,P值均〈0.01。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用PET—CT定位三维适形再程放疗可以优化放疗计划,延长中位复发时间,分期早的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胰腺癌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PET/CT定位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胰腺癌的疗效、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48例胰腺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GTV与PTV)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进行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 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针对残存肿瘤病灶放疗至总剂量60~70 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两组疗中、疗后均配合口服卡莫氟治疗。结果 PET/CT组的平均GTV和PTV体积分别比普通CT组小(3.8±2.6)cm3和(53.2±16.4)cm3,胃、肝、左肾、右肾、脊髓平均照射体积分别比普通CT组小(1.3±2.7)cm3、(1.0±1.5)cm3、(0.9±1.7)cm3、(1.0±1.4)cm3、(0.7±1.5)cm3,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近期疗效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5~37个月,PET/CT组中位复发时间6.8个月,普通CT组中位复发时间6.5个月,两者差异无显著性(t=0.96,P=0.345);PET/CT组和普通C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2.5%、12.5%、4.2%和16.7%、8.3%、4.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041,P=0.840);PET/CT组早期胃肠道反应低于普通CT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T分期和疗前GTV是独立的预后因子(P〈0.01)。结论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胰腺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减轻正常组织的早期放射副反应,分期早的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2岁 10个月。因咳嗽、发热 6天入院。查体 :体温 39℃ ,右胸呼吸音消失。胸部 X线片示右侧第 2肋间以下呈广泛的致密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示右胸有15 cm× 13cm× 10 cm大小的囊性肿块 ,CT值 2 6 Hu,欠均匀 ,右肺上叶和主支气管受压上抬。 B型超声波示右胸有巨大的占位性病变 ,右侧膈肌受压 ,肝脏下移 ,拟诊为纵隔肿瘤。于全身麻醉下开胸探查 ,术中见一约 15 cm× 13cm× 10 cm大小的囊性包块 ,基底与右肺下叶相连 ,囊内为液实性、鱼肉样易脆组织 ,侵犯壁层胸膜和右侧膈肌。手术行右肺下叶和受侵胸膜、膈肌切除 ,术后 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经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PET-CT)定位后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68例早期NSCLC(临床Ⅰa~Ⅱb期),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经PET-CT扫描,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和重要脏器勾画,制定治疗计划后进行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针对残存肿瘤病灶放疗至总剂量65Gy~75Gy;普通CT组采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结果 PET-CT组的平均大体肿瘤靶体积(GTV)、计划治疗靶体积(PTV)均比普通CT组小(均P<0.05);PET-CT组患者左肺V20、右肺V20、心脏V40、食管V40、脊髓V40分别比普通CT组小(均P<0.05);近期疗效中,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组患者1、2级肺和气管的放射损伤发生率低于普通CT组(P<0.05);PET-CT组患者1、2、3、4、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均高于普通CT组(均P<0.01);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远处转移。结论 PET-CT定位可以优化早期NSCLC的放疗设野计划,提高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远处转移为主要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贲门癌的疗效、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46例贲门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采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进行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 Gy,然后适当缩野针对残存肿瘤病灶放疗至总剂量60~70 Gy。普通CT组采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结果PET/CT组的平均大体肿瘤靶区(GTV)和计划治疗靶区(PTV)体积、左肺、右肺、左肾与右肾V20、胃、心脏、食管与脊髓V40均比普通CT组小(均P<0.05);PET/CT组的局部控制率和1、2、3年生存率均比普通CT组高(均P<0.01);PET/CT组早期气管、食管、胃肠道、肺的1、2级不良反应均低于普通CT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轻、病变长度≤5 cm、病变T分期早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贲门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减轻正常组织的早期放射不良反应,年轻、病变分期早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