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滑膜肉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而原发于头颈部的滑膜肉瘤就更为罕见,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并结合哈医大附属三院1975~1995年收治的原发于头颈部的滑膜肉瘤6例,详细地阐述了头颈部滑膜肉瘤的发病情况,组织发生学及病理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为头颈部原发性滑膜肉瘤的诊断、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声门上型喉癌临床颈淋巴结阴性患者颈清扫区域的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临床诊断NO(clinical NO,cNO)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清扫区域。方法 5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行喉切除术的同时行改良性颈清扫术,将颈清扫的淋巴结标本分区域逐一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转移区域或复发的区域。结果 57例(63侧)颈清扫标本共获淋巴结1877枚,平均每侧获29.8枚,有转移的43枚,其中41枚位于Ⅱ、Ⅲ区,占转移例数的95.4%(41/43)。15例(17侧)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6.3%(15/57)。其中14例位于Ⅱ、Ⅲ区,占转移例数的93.3%(14/15)。颈部复发3例,复发率为5.3%(3/57),复发部位分别为Ⅱ、Ⅲ、Ⅳ区。5年生存率为80.7%(46/57)。结论 对声门上型喉癌cNO重点行Ⅲ和Ⅲ区颈淋巴结清扫术,Ⅲ区受累时应包括Ⅳ区,Ⅰ、Ⅴ区在无明显转移证据时可避免行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成人喉乳头状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乃嵩  耿敬姝 《耳鼻咽喉》1996,3(5):289-291
1975年7月-1991年12月收治住院成人喉乳头状瘤42例,单发35例,多发7例。平均年龄52.4岁,均获随访,42例中11例恶变(26.2%)19例伴上皮非典型增生,占45.2%。成人单发喉乳头状瘤手术治疗应留有一定的安全缘,而多发性的应用电烧,术后辅助干扰素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并对其病因,恶变、恶变与皮皮非典型增生的关系以及治疗复发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瘤内血管密度 (MD)与舌癌淋巴结转移、复发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FⅧ因子多克隆抗体对 36例舌癌、瘤内血管进行标记分析。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组 (19例 )MD31 35± 4 42 ,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17例 )MD15 .12± 5 .34(P <0 .0 1)。随访发现 ,MD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颈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 6 0 %和12 5 % (P <0 .0 1)。舌原发灶复发 8例MD为 45 .5 7± 6 .2 6 ,比无复发组 2 8例MD2 0 .35± 4.13高二倍多 (P <0 .0 1)。结论 肿瘤内血管形成与舌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而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因此瘤内MD可作为判定舌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分级与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对直径≤1 cm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患者的72个直径≤1 cm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弹性图像进行分析,弹性分级分为4级,计算甲状腺组织与结节的弹性应变率比值。分别绘制弹性分级法及弹性应变率比值法的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弹性分级及弹性应变率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弹性分级及弹性应变率比值判断甲状腺占位性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890(P=0.124)。甲状腺良、恶性小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诊断界值为2.85。结论 超声弹性分级法同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均能够有效地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无颈侧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收治的无颈侧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2例患者中,男35例,女97例.年龄18~62岁,中位年龄34.2岁.病理类型均为乳头状癌.所有患者均行包括中央组淋巴清除在内的患侧叶甲状腺和峡部一体切除的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率为4.5%(6/132),除外肿物侵犯神经引起的损伤,由手术分离造成的损伤率为1.6%(2/128).Ⅵ区淋巴结转移81例,转移率61.4%. 结论无颈侧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其甲状腺一侧腺叶+峡部+同侧Ⅵ区淋巴脂肪组织应归为一体切除,颈段喉返神经的游离是保证连续整块切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后移植甲状旁腺的分泌功能。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甲状腺肿瘤手术术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41例,术中将已无法保留的甲状旁腺切成碎块,以注射器移植入非正力手侧肱桡肌内,分别于手术结束当天、术后第3天、1周及1个月检测双侧肘部头静脉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共检出甲状旁腺51枚,术后测量移植侧及非移植侧肘部头静脉血清PTH均值分别为:手术当天检测38例,移植侧34.02pg/mL,非移植侧25.02pg/mL;术后3天检测39例,移植侧27.57pg/mL,非移植侧24.99pg/mL;术后1周检测40例,移植侧37.23pg/mL,非移植侧26.59pg/mL;术后1个月检测34例,移植侧87.21pg/mL,非移植侧30.04pg/mL。双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是保存甲状旁腺功能的可靠方法,移植的甲状旁腺可以成活,在术后1个月内即可恢复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原发灶的切除范围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文斌  张乃嵩  曾宗渊  孙俊勇  魏炜 《癌症》2009,28(6):652-654
背景与目的:较多甲状腺癌的患者因为肿瘤的残留而需要行第二次手术,本研究探讨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原发灶的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收治甲状腺癌患者因手术范围不足,而需再次手术的55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48例.年龄介于18~56岁,中位年龄33.5岁.所有患者均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同侧带状肌+同侧Ⅵ区淋巴脂肪组织的切除.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有癌残留29例,残留率为52.73%(29/55),其中单纯原发灶残留8例,单纯Ⅵ区淋巴结转移7例,原发灶与Ⅵ区淋巴结同时有残留14例.Ⅵ区淋巴结残留共21例,共有转移的淋巴结45枚,平均每例有转移淋巴结2.14枚,术后病理4例肿瘤细胞与肌肉组织关系密切.结论: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同侧带状肌+同侧Ⅵ区淋巴脂肪组织是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原发灶的基本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临床诊断N0 (clinicalN0 ,cN0 )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选择合理的清扫区域。方法  5 7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行喉切除术的同时行改良性颈清扫术 ,将颈清扫的淋巴结标本分区域逐一行病理学检查 ,确定转移区域或复发的区域。结果  5 7例 (6 3侧 )颈清扫标本共获淋巴结 1877枚 ,平均每侧获 2 9 8枚 ,有转移的 4 3枚 ,其中 4 1枚位于Ⅱ、Ⅲ区 ,占 95 4 % (41/ 4 3)。15例 (17侧 )患者有淋巴结转移 ,转移率为 2 6 3% (15 / 5 7)。其中 14例位于Ⅱ、Ⅲ区 ,占转移例数的93 3% (14 / 15 )。颈部复发 3例 ,复发率为 5 3% (3/ 5 7) ,复发部位分别位于Ⅱ、Ⅲ、Ⅳ区。 5年生存率为 80 7% (46 / 5 7)。结论 对声门上型喉癌cN0重点行Ⅱ和Ⅲ区颈淋巴结清扫术 ,Ⅲ区受累时应包括Ⅳ区 ,Ⅰ、Ⅴ区在无明显转移证据时可避免行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