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廖恺  毕卓菲  何艳  刘宜敏 《循证医学》2012,12(5):278-285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紫杉类+顺铂+氟尿嘧啶与N$13+氟尿嘧啶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BM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相关文献。选择治疗组为紫杉类+Nell+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对照组为顺铂+氟尿嘧啶诱导化疗的局部晚期头颈鳞癌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位评价者分别按上述检索策略收集资料,按纳入、排除标准人选,对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完全缓解率、客观缓解率及毒性反应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研究。紫杉类+顺铂+氟尿嘧啶诱导化疗与NSA+氟尿嘧啶诱导化疗相比,前者的总生存期(风险比0.76,P=0.0001)、无进展生存期(风险比0.73,P〈0.00001)、完全缓解率(危险比1.5,P=0.03)、客观缓解率(危险比1.2,P〈0.00001)均显著优于后者;在毒性反应方面,除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前者高于后者外,其余3/4度血液学毒性和3/4度消化道毒性的发生率两者相当或是前者低于后者。结论目前证据表明.紫杉类+顺铂+氟尿嘧啶诱导化疗与顺铂+氟尿嘧啶诱导化疗相比,显示了更优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作为局部晚期头颈鳞癌诱导化疗的一线选择。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评价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5例脑转移瘤患者(转移灶>3个)随机分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及放疗组。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予以常规分割行全脑放疗,DT:40 Gy(2 Gy.d-1,每周5 d),于放疗d1开始给予替莫唑胺口服治疗(75 mg.m-2.d-1),放疗结束后每28 d予以替莫唑胺口服5 d(200 mg.m-2.d-1)化疗,共6周期。放疗组全脑放疗,DT:40 Gy(2 Gy.d-1,每周5 d)。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结果: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与放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6.9%和48.0%(P=0.03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0和5.5个月,差异达统计学显著性(P=0.02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分别为5.0和3.1个月,差异达统计学显著性(P=0.020)。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但大部分患者可耐受。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有可能提高脑转移瘤患者的局部控制及远期生存,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以壳聚糖作为基因递送载体的MUC1基因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为壳聚糖联合MUC1基因疫苗用于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初步实验依据。方法 将30只小鼠平均分3组,分别接种壳聚糖-MUC1质粒、MUC1质粒及空质粒,通过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MUC1抗体生成情况,通过LDH释放法测定CTL对Capan-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接种壳聚糖-MUC1质粒后,小鼠血清抗MUC1抗体水平及CTL对Capan-2细胞的杀伤率均明显升高,与其它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壳聚糖作为一种基因递送载体的MUC1基因疫苗能够有效诱导小鼠产生抗MUC1特异性抗体及产生杀伤MUC1+细胞的CTL,为壳聚糖联合MUC1基因疫苗用于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血清中MTA1的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初诊无转移鼻咽癌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血清标本。利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MTA1浓度,以中位浓度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治疗前患者血清中MTA1浓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血清MTA1中位浓度为112 pg/ml(0~8 215 pg/ml),中位随访47个月,23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前MTA1水平与远处转移相关(P=0.031),但与性别、年龄、T、N分期及临床分期均无关。生存率分析显示,MTA1高表达组4年DMFS为73.2%,显著低于MTA1低表达组的86.7%(P=0.039);MTA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4年PFS分别为 70.8%和87.3%,趋向于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尽管MTA1高表达患者4年OS低于MTA1低表达患者,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82.1% vs 86.9%,P=0.091)。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前患者血清MTA1表达水平并不是鼻咽癌患者OS、PFS及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349、P=0.126、P=0.106)。结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血清MTA1高表达与无转移生存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回输自体CIK细胞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EB病毒指标变化。【方法】 收集鼻咽癌病例42例,其中放化疗联合CIK组21例进行CIK生物治疗(参照美国斯坦福大学骨髓移植中心建立的 CIK细胞培养方法诱导扩增 CIK细胞, CIK细胞培养 14 d后分次回输给患者)及进行放疗或/和化疗,放化疗组21例仅进行放疗或/和化疗。【结果】随访6 ~ 2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5个月,放化疗联合CIK组食欲明显改善,并且其肿瘤标志物(VCA-IgAEA-IgAEA-IgG及EBV-DNA)均较放化疗组明显降低;但治疗有效率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IK生物治疗安全可靠,有效降低EBV抗体滴度并提高食欲,改善睡眠,但并未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临床资料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相关性。同时探究EGFR基因突变状态对PET/CT代谢参数评估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有EGFR基因突变检测  结果  的109例晚期NSCLC患者。根据患者EGFR基因检测  结果  分为EGFR突变型组(n=48)与EGFR野生型组(n=61),比较两组间PET/CT代谢参数及临床信息的差异并分析其与EGFR突变状态的关系。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状态,分析EGFR突变状态对PET/CT代谢参数评估PFS的影响。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女性(OR=12.154,P < 0.001)、腺癌(OR=4.822,P=0.019)、低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9.58,OR=4.347,P=0.005)是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子。ROC生存曲线分析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AUC= 0.749,P=0.000 2),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AUC=0.747,P=0.000 3)对患者的PFS状态具有预测价值。Cox回归分析发现,在EGFR基因突变型组中,MTV>14.85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更高(HR=2.724,P=0.004);EGFR野生型组中,MTV>12.48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更高(HR=3.195,P=0.002)。  结论  对于晚期NSCLC患者,EGFR突变与更低的FDG摄取相关,体积代谢参数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但对于EGFR基因突变不同状态,可以考虑不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前泡沫硬化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势。本文就泡沫硬化疗法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并发症做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