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基因在卵巢癌细胞生长增殖、迁移侵袭以及对顺铂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IF4E基因的特异shRNA表达质粒转染卵巢癌A2780细胞,通过siRNA抑制eIF4E的表达,采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iRNA对eIF4E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优化转染作用条件。进而分析eIF4E敲降后,A278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特定的siRNA对eIF4E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IF4E敲降后,与对照组比较,A2780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对顺铂的敏感性明显增强;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发现A2780细胞的运动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细胞周期分析发现A2780细胞S期细胞比例略有下降,G1期细胞比例略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eIF4E基因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增强细胞对顺铂敏感性。上述结果为卵巢癌的分子机制及顺铂敏感性的研究提供了新依据;也为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基因。  相似文献   
2.
赵旻  左泽华  邱小萍  谭云  魏芸  伍欣星 《肿瘤》2008,28(1):44-47
目的:检测及讨论CDC 25A和CDC 25B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析CDC 25A和CDC 25B基因剪切变异分子CDC 25A1—2、CDC 2581—4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布规律。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61例宫颈癌组织、18例宫颈良性病变组织中CDC 2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C 25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CDC 25A和CDC 25B基因在宫颈癌组织和宫颈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 25的各剪切变异分子表达在宫颈癌患者不同年龄、癌组织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癌细胞分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存在CDC 25A和B的高表达,CDC 25分子及其剪切变异体的表达异常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细胞内调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缺氧/复氧损伤中Na+/H+交换体阻滞剂在不同时相用药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乳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全程给药组(EIPA-I组)、复氧前给药1组(EIPA-R1组)和复氧前给药2组(EIPA-R2组)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动态检测单个心肌细胞在缺氧/复氧时细胞胞质Ca2+浓度(即[Ca2+]i)的变化及细胞挛缩程度,并观察细胞的存活率。结果:EIPA-I组和EIPA-R2组显著抑制了[Ca2+]i上升及细胞的挛缩,并提高了细胞存活率。结论:在复氧前给予增大剂量的EIPA与缺氧时常规剂量用药同样有效地抑制复氧期Na+/H+的交换,减轻细胞内钙超载,抑制细胞的挛缩,提高心肌细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细胞中HMAT1基因的功能预测及其干扰小RNA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璇  赵旻  左泽华  李辉  魏芸  伍欣星 《肿瘤》2005,25(2):113-117
目的预测宫颈癌细胞中人类与鼠同源乳腺转化基因(HMATI)的功能及筛选出能有效沉默该基因的干扰小RNA.方法采用细胞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分类芯片对原发性宫颈癌标本进行筛选,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HMAT1基因,针对HMAT1基因设计了三条特异性干扰小RNA,分别与pRNAU 6.1-Hygro重组后,与含有该基因的重组体瞬时共转染B16F0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对HMAT1基因的干扰效果.结果细胞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分类芯片筛选出表达量明显上调的基因共四条.对其中上调明显的HMAT1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其为一个调节细胞生长的看家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为一个Ⅰ型跨膜蛋白,且其酪氨酸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可能与HMAT1蛋白功能活化有关.半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其中第一条特异性干扰小RNA有显著性抑制效果(P<0.05).结论初步预测HMAT1基因很可能是与宫颈癌相关的癌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可能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设计出针对该基因的干扰小RNA可以有效沉默HMAT1基因.  相似文献   
5.
合肥市年龄最大的征婚者、82岁的阮奶奶绣球一抛出,竟然被千里之外的84岁的老者钟贵发给接住了。贵阳——合肥,在跨过千山万水后,两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你好。钟老在自己下榻的安然宾馆首先伸出手来,那双眼睛闪着激动的光芒。“一路辛苦了!”阮奶奶紧走几步迎了上去,脸上是灿烂的笑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抑癌基因膀胱癌相关蛋白(BLCAP)基因高效真核siRNA载体,转染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构建BLCAP基因沉默细胞系,以观察靶向siRNA对BLCAP基因的表达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重组靶向siRNA各3条,分别命名为pRNA-U6.1-B1,B2,B3-siRNA,重组体经脂质体转染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克隆及鉴定宫颈癌相关基因———BLCAP。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1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分析;将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的BLCAP基因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上,以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BLCAP,通过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测序等技术鉴定阳性重组子。结果:通过基因芯片分析发现存在表达差异的原癌和抑癌基因共11条,其中表达降低最明显的是BLCAP基因。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经PCR、酶切和DNA测序鉴定与预期的结果一致,即BLCAP基因共264 bp,基因序列无改变,基因插入后阅读框(ORF)正确。结论:筛选出了在宫颈癌中表达显著降低的BLCAP基因并成功构建了pET-28(a)-BLCAP原核表达质粒,为表达BLCAP目的蛋白及研究该蛋白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表达宫颈癌相关BLCAP基因,并优化表达条件。方法利用PCR技术从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pL(BLCAP)SN中扩增宫颈癌相关BLCAP基因,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从而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BLCAP,随后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到表达宿主菌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所表达的带有His标签目的融合蛋白经Ni2 亲和层析纯化回收,并采用SDS-PAGE和Western印迹对目的蛋白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经PCR、酶切和DNA测序鉴定与预期的结果一致,含有重组质粒的表达宿主菌经过IPTG诱导表达了分子量约为28ku的融合蛋白,并经优化确定了最佳的诱导表达条件。结论成功构建了pET-32(a)-BLCAP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并经纯化得到了BLCAP目的蛋白,为研究该蛋白的性质及其制备针对该蛋白的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湖北五峰县土家族190名无亲缘关系健康个体HLA-A、B等位基因及单倍型频率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HLA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联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序列分型(sequence-baaed typing,SBT)法对最具多态性的HIA-A、B基因2、3外显子进行了基因型分析,采用Arlequin软件对群体基因、单倍型频率进行最大估计值的计算。结果HLA-A、B等位基因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无显著的连锁不平衡现象,共检测出26个HLA-A等位基因及41个HLA-B等位基因,其中频率最高的为A*0201(0.16053),A*110101(0.14737),A*24020101(0.14211),B*4001(0.14737),B*4601(0.13947),其次为A*0207(0.08947),A*0206(0.08158),B*1301(0.07632),B*5801(0.08947),B*1501(0.09737),而大于0.05%的为A*330301(0.05526),B*1502(0.05526),B*3501(0.05263),单倍型分布较普遍的为A*0202-B*4001(0.04196),A*0201-B*4601(0.03625)。结论采用高分辨测序分型法对土家族人群HLA-A、B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的实验结果可做为湖北土家族人HLA-A、B等位基因、单倍型频率的群体资料,对进一步开展群体遗传学、临床器官移植、疾病关联、HLA遗传学特征、法医学、人类学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人乳头瘤病毒16型变异株E7(HPV16-HBE7)重组质粒pEGFP-HBE7,研究HPV16-HBE7蛋白亚细胞定位,为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HPV16-HBE7基因克隆在pEGFP-C1表达载体上,用脂质体法导入宫颈癌细胞中;West-ern印迹检测HBE7蛋白的表达;同时借助免疫荧光技术和EGFP-融合蛋白技术,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BE7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重组质粒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其目的片段大小、插入位点和核苷酸序列完全正确;结果表明,转染细胞HBE7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其胞浆明显多于胞核;各个时间段HBE7蛋白均以胞浆分布为主,绿色荧光密集点状分布于细胞浆内,而野生株E7(WE7)蛋白分布在核内。结论人乳头瘤病毒16型变异株E7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内,以胞浆为主的分布可能和HBE7基因发生突变后丢失核定位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