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研究SU11248(舒尼替尼)诱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比色检测SU11248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K562细胞周期变化;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定位;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CCK-8比色显示SU11248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P<0.05),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FCM显示该药可阻滞K562细胞于G0/G1期。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可见SU11248组细胞色素C(Cyto C)在胞质中呈弥散或粗块状分布,而p53、p73及NF-κB p65均主要定位于胞质,较对照组表达差异不明显。免疫印迹显示,随时间延长,SU11248组较对照组Bcl-2表达呈下降趋势,Bax和Cyto C表达呈增加趋势,同时有Caspase-9和Caspase-3的激活,而p53、p73及NF-κB p65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SU11248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及激活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K562细胞调亡。  相似文献   
2.
癌/睾丸相关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是一类在哺乳动物正常睾丸组织、精子及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中表达,而在正常体细胞中几乎不表达或表达水平较低的抗原。目前已有超过200种CTA被鉴定,由于表达的局限性以及在肿瘤疫苗和肿瘤免疫治疗中极具发展潜力,CTA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及常规肿瘤细胞毒性药物辅助治疗的理想靶标。本文主要综述CTA作为分子靶点在肿瘤免疫治疗包括肿瘤疫苗、过继性T细胞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前后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L-6)水平改变在预测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中的意义。方法 对87例接受胸部放射治疗的Ⅰ~Ⅲ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严格随访,动态观察其放疗前及治疗开始后3个月内血清中K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改变,结合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探讨其在预测或早期诊断RP的作用。结果 87例肺癌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及胸部CT表现,发现有13例被诊断为并发≥2级RP。该13例患者和74例0~1级RP患者在放疗前血清KL-6平均水平分别为(247±105.44)和(209±71.09)U/ml,≥2级RP组患者放疗后3个月内血清KL-6最高水平达(456±202.84)U/ml,放疗后与放疗前比值达(2.01±1.04)倍;而0~1级RP患者放疗3个月内KL-6最高水平为(222±80.42)U/ml,放疗后与放疗前比值为(1.13±0.60)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1,P<0.05);而血清TGF-β1与LDH在放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对放疗后与放疗前血清KL-6比值升高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以1.435为临界值,血清KL-6比值升高诊断≥2级RP的敏感性为0.923%,特异性为0.85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L-6比值升高(OR=12.886,95%CI=3.372~49.247,P=0.002)为≥2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放疗过程中血清KL-6比值升高≥1.435倍与肺癌患者发生≥2级RP相关,可作为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发生≥2级RP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Meta 系统性评价Septin-9 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生物医学外文全文服务系统、Ovi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日期截止至2017 年1月。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依据QUADAS 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双变量Meta 模型合并检验效能分析,通过Q 检验、I2 检验检测研究异质性,通过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探讨异质性来源,通过Deek's 漏斗图评估发表偏移。结果:共纳入11 篇文献;Septin-9 诊断结直肠癌的合并敏感度为0.70(95%CI:0.67 ~0.72),合并特异度为0.91(95% CI:0.90 ~0.92),诊断比值比为28.76(95%CI:17.70 ~46.75),SROC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 1。异质性检验提示不存在阈值效应,但存在其他因素引起的异质性。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纳入文献中有一个离群值。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根据1/3 判为阳性和2/3 判为阳性分组:AUC 为0.939 7 比0.826 5。根据亚洲人种和欧美人种分组:AUC 为0.936 8 比0.921 0。Deek's 漏斗图评估纳入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外周血甲基化Septin-9 诊断结直肠癌的整体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一项很好的指标用于结直肠癌诊断。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舒尼替尼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应用MTT法检测以IC50为3.2μg/ml的舒尼替尼作用不同时间后K562细胞的增殖情况;用凝胶电泳分析DNA片段化、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舒尼替尼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RT-PCR检测3.2 μg/ml舒尼替尼作用于K562细胞后C-MYC、hTERT、BCR-ABL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舒尼替尼处理K562细胞后和3.2μg/ml舒尼替尼作用不同时间后Akt、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舒尼替尼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呈时间依赖性;舒尼替尼诱导K562细胞呈现典型的DNA梯状带,促进细胞原位凋亡;3.2μg/ml舒尼替尼作用后K562细胞C-MYC、hTERT、BCR-ABL 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降低;Western blot显示,p-Akt蛋白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降低,而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舒尼替尼能有效地通过诱导凋亡抑制K562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R-ABL、C-MYC和hTERT的表达及抑制Akt磷酸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治疗前BALAD-2模型风险指数在肝细胞癌(HCC)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5例未经治疗的HCC患者血清样本。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电化学发光和微量离心柱法检测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等标志物水平,同时检测ALB、TBIL等肝功能指标,建立BALAD-2模型。收集患者临床诊疗数据,并对患者生存状态进行随访,计算BALAD-2模型对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风险指数,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C患者的乙肝病毒感染状态、肝硬化情况、肿瘤大小和数量等均与BALAD-2模型风险指数分级相关(P均0.05)。所有125例患者中位PFS为3.2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9.6%;中位OS为4.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16%。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率均与BALAD-2模型风险指数显著相关,并随模型风险指数的升级而降低。亚组分析显示,BALAD-2模型Ⅳ级高风险患者的中位PFS为2.0个月,中位OS为2.6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为3.5%,显著低于低风险患者(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BALAD-2模型风险指数Ⅳ级高风险、肿瘤直径5 cm均为患者无进展和总体生存率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治疗前BALAD-2模型风险指数的评估可作为肝癌预后的标志物,其Ⅳ级高风险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咽后淋巴结转移鼻咽癌(NPC)患者血浆Epstein-Barr病毒(EBV)DNA和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VCA-IgA)、EB病毒早期抗原IgA抗体(VEA-IgA)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39例咽后淋巴结转移NPC患者的临床资料,用qRT-PCR法检测血浆EBV-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B病毒VCA-IgA、VEA-IgA水平,根据疗效评价分为缓解组和进展组,比较治疗前后三项指标水平差异,分析治疗前各指标与临床预后、总生存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不同T分期、N分期和临床分期的EBV DN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临床分期VCA-IgA浓度和VEA-IgA 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性别的EBV DNA浓度、VCA-IgA浓度和VEA-Ig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咽后淋巴结转移NPC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BV DNA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VCA-IgA浓度和VEA-Ig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缓解组与进展组治疗前后EBV DNA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CA-IgA和VEA-IgA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4年总生存率为72.7%,T1期、T2期、T3期、T4期的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5%、80.8%、71.4%和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无远处转移、是否疾病进展和是否复发患者中位生存期和4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R=2.162(95% CI:1.130,3.215),P <0.05]、EBV DNA水平[R=2.324(95% CI:1.242,5.529),P <0.05]、颈部淋巴结转移侧数[R=3.012(95% CI:0.653,5.564),P <0.05]是影响NPC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EBV DNA、VCA-IgA及VEA-IgA可为咽后淋巴结转移NPC患者的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XRCCl-Arg399 Gln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鼻咽癌发病中的风险,研究XRCCl-Arg399 Gl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EB病毒感染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90名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和75名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病人作为对照,并按照性别和年龄1∶1配对,提取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再进行测序PCR反应,最后分析得出XRCC1 Arg399Gln的基因型。结果 EB病毒感染能增加鼻咽癌发病风险,VCA-IgA、EA-IgA和Rta-IgG抗体三项阳性时可以增加鼻咽癌发病风险,但单项VCA-IgA阳性是鼻咽癌发病的最强危险因素(OR=26.526,95%CI:11.190~62.884),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携带XRCC-1 Arg399Gln的AA基因型相比,携带XRCC-1 Arg399Gln的GG基因型可增加鼻咽癌发病风险(OR=4.3,95%CI:1.184~15.618);XRCC-1 Arg399Gln的GA基因型与VCAIgA存在交互作用(OR=20.755,95%CI:5.312~81.094)。结论 XRCC-1基因的Arg399Gln基因多态性能够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且Arg399Gln的GA基因型与EB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