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呈世界范围分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近年来旋毛虫流行区域不断扩大,流行程度加重,发病率有逐步升高的趋势[1-2]。由于旋毛虫抗原具有特异性,成分复杂,防治非常困难[3]。若要对旋毛虫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影响旋毛虫感染性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用不同数量的旋毛虫肌幼虫感染小鼠,研究分析旋毛虫感染滴度对旋毛虫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为旋毛虫的保种传代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妊娠相关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研究妊娠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生育年龄女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住院患者资料234例,根据妊娠情况将其分为未妊娠组(57例)、妊娠相关组(包括妊娠期间及分娩后1年内确诊患者共47例)、有妊娠生育史组(130例),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评估.结果妊娠相关组患者通过查体发现甲状腺结节比例(78.7%)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2),其确诊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肿瘤病理类型、肿瘤T分期及死亡率与其他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但妊娠相关组腺体包膜外侵犯(P =0.024)、肿瘤多灶性(P =0.023)、颈部淋巴结最大直径平均值(P=0.021)、N分期(P =0.020)、局部复发(P=0.001)均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逐步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妊娠为影响局部复发的因素之一(P =0.045).结论 妊娠不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远期死亡率,但妊娠相关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更易出现包膜外侵犯、多灶性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小肠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小肠恶性淋巴瘤的CT检查资料,全部病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果位于回肠28例,空肠11例,十二指肠1例,多发1例。41例患者CT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肠壁不规则增厚或腹腔肿块,其中表现为肠壁增厚19例,动脉瘤样扩张14例,肿块7例;累及多节段肠管的1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在小肠恶性淋巴瘤的诊疗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显示肠壁增厚的程度、形态、范围,浆膜面的改变,肠外器官的侵犯,淋巴结增大等方面能提供更详细的资料,有助于肿瘤的定位、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芩的抑菌作用及有效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声法以及水煮法对黄芩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比较两种提取方法所提取的黄芩提取液和黄芩结晶物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超声法提取黄芩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水煮法提取的黄芩(P<0.05);超声法提取黄芩结晶物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水煮法提取的黄芩(P<0.05)。结论黄芩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并且使用超声法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可以有效的分离黄芩的有效成分,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高频电波刀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液基细胞学(TCT)检查、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诊断为宫颈病变的310例患者进行LEEP术,其中慢性宫颈炎280例,宫颈湿疣5例,CINⅠ-Ⅱ级22例,CINⅢ级3例,切除组织全部送病检。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手术疗效。结果LEEP术后2个月慢性宫颈炎95%完全愈合,CIN术后2个月88%愈合,3个月后CIN患者100%愈合。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相吻合率为99%(307/310),仅3例有差异,其中1例术前CINⅡ,术后CINⅢ;1例术前CINⅢ,术后为原位癌;1例术前宫颈炎,术后为HPV感染。310例患者中,1例CINⅢLEEP术后病理报告为原位癌,LEEP切下之标本切缘未见病灶,患者本人要求子宫切除。结论LEEP术是目前治疗宫颈病变的最佳方法,且可提供完整的病检标本,对宫颈微浸润癌及原位癌的早期诊断价值高,是预防宫颈浸润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第二代双源CT低剂量法全肝灌注在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的血供情况。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并采用TACE术治疗的患者共32人,其中男性患者27人,女性患者5人,年龄31-76岁。两组患者分别采用k V值、m As值不同的扫描。术前7天及术后20天分别进行三期常规扫描和灌注扫描。把甲、乙组灌注扫描辐射剂量分别与肝脏常规三期扫描、水模扫描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栓塞术前后双源CT低剂量灌注扫描效果良好,获取了准确的扫描数据和清晰的容积图像。两组常规肝脏增强扫描与双源CT低剂量灌注扫描采用单样本t检验,甲:P<0.05;乙:P>0.05。乙组辐射剂较甲组低,相对于常规平扫加肝脏增强扫描需要的辐射剂量更为接近。结论第二代双源CT大幅度地降低了扫描的k V值、m As值,可以捕获较为清晰的肝脏低剂量灌注图像,并且第二代双源CT低剂量法全肝灌注在原发性肝癌的TACE术治疗前后的血供情况观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单次肌注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异位妊娠的79例患者予MTX 50mg/m^2单次肌肉注射,用药后3d和8d复查血β-HCG及血常规,观察疗效。结果79例患者中,继发破裂手术3例,因用药后3d复查血β-HCG成倍升高,家属要求手术1例,余75例患者保守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4.94%(75/79)。结论甲氨蝶呤单次肌注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度高,特别适用于未曾生育或不宜手术而要求保守治疗的育龄妇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过氧化碳酰胺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的疗效。方法将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鼻导管吸氧+静滴过氧化碳酰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胎心变化及比较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对于异常胎心的恢复及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氧化碳酰胺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服用三苯氧胺(TAM)后并发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判断其与停用TAM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年至2011年TAM相关子宫内膜癌42例按临床病理服药时间的长短分:A组,服用TAM低于12个月者,共22例;B组,服药超过12个月者,共20例;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确诊子宫内膜癌时年龄范围32~85岁。其中确诊乳腺癌年龄、体重指数、应用激素替代治疗、TAM单次剂量、持续时间、累积剂量并无明显差异;但确诊子宫内膜癌年龄、是否绝经及确诊2种癌的时间间隔及组织学类型、病理分期、肌层及宫颈浸润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A组相比,B组肿瘤病理分期级别更高,组织学类型更具有侵袭性,可能与B组年龄更大及包含更多的绝经患者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研究卵巢癌组织中P38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 threonine kinase,AKT)及uP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上述蛋白与uPA表达的相关性,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与uPA在卵巢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9例卵巢癌组织中uPA、P38MAPK、ERK和AKT蛋白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卵巢癌细胞系HO8910、HO-8910PM、SKOV3和CAOV3中uPA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使用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后检测uP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uPA、P38MAPK、ERK和AKT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22%、57.14%、53.06%和55.10%。uPA蛋白的表达与P38MAPK呈正相关(r=0.865,P=0.001),且与卵巢癌组织的临床病理分期(P=0.029)、分化(P=0.03)和转移程度(P淋巴=0.022,P大网膜=0.012)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P=0.754)及组织学类型(P=0.652)无关。ERK、AKT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PERK=0.011,PAKT=0.022)和大网膜转移(PERK=0.006,PAKT=0.000)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PERK=0.000,PAKT=0.022)、组织类型(PERK=0.771,PAKT=0.245)及病理分期(PERK=1.000,PAKT=0.254)无关。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中uPA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O8910、SKOV3和CAOV3细胞系,使用SB203580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后可降低uPA蛋白的表达,且随着SB203580浓度升高uPA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卵巢癌中P38MAPK及uPA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的预后显著相关(Log-rank=3.897和11.044,P=0.048和0.001)。结论:卵巢癌组织中P38MAPK信号通路处于激活状态;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上调uPA的表达,促进卵巢癌的恶性进展;P38MAPK信号通路和uPA可能在卵巢癌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38MAPK和uPA蛋白有望成为卵巢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