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对荷瘤兔乳腺癌转移前哨淋巴结(SLN)的诊断价值。方法建立24只兔VX2乳腺癌模型,建模2~3周后对其行CEUS、VTIQ以及联合两种诊断方法,检测腋窝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比较3种方法对SLN的检出率,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CEUS、VTIQ及CEUS联合VTIQ三种方法对SLN的检出率分别为84.38%(27/32)、75%(24/32)、90.63%(29/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诊断转移性SLN(MSLN)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0%、71.43%、70.37%,VTIQ诊断MSLN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4.71%、85.71%、70.83%,CEUS联合VTIQ诊断MSLN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45%、71.43%、89.66%,三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联合VTIQ有助于提高诊断MSLN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超声、钼靶X线、CT的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47个病灶)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超声、钼靶X线、CT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40例中超声检出47个肿块,33个(33/47,70.21%)呈椭圆形或圆形,40个(40/47,85.11%)边界清晰,35个(35/47,74.47%)表现为低回声,31个(31/47,65.96%)后方回声增强,26个(26/47,55.32%)有较丰富血流信号。对21例行钼靶X线检查,于18例中发现21个病灶,11个(11/21,52.38%)边界清楚,14个(14/21,66.67%)形态规则,18个(18/21,85.71%)呈高密度。对7例行CT检查,共检出8个病灶,6个(6/8,75.00%)病灶为等增强或略高增强的规则肿块;所有病灶均无钙化、毛刺征。结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但仍缺乏特异性,确诊仍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三种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方法的效果差异,评价超声在监测兔VX2肝癌中的价值,探讨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最佳方法.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超声引导注入肿瘤组织块悬液;B组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种植肿瘤组织块;C组开腹手术瘤块种植法.分别于接种后第7、14、21和28天采用超声观测三组兔肝脏成瘤情况并记录,处死动物后取病理标本进行对照,比较不同方式肿瘤的生长特点.结果:超声观测下兔VX2肝癌多呈低或等回声结节,边界较清楚,血供较丰富,部分可见声晕.当肿块直径> 1cm时,超声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生长情况,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A组多为多结节散在分布,异位种植多;B组肿瘤多生长局限,多突出于肝表面被膜;C组肿瘤呈孤立结节,位于肝实质内.A、B、C三组接种成瘤率分别为:61.1%、44.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率:11.1%、61.1%、88.9%.异位种植率:55.6%、38.9%、0%.平均存活时间:A组(38.2 ±4.5)d、B组(37.5±3.6)d、C组(41.2±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均能制成肝癌模型,开腹手术瘤块种植法成功率高、模型性质稳定,是可推荐的建立兔肝癌模型的方法,超声检查是一种监测肝癌模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热消融[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是治疗肝癌最常用的微创技术,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是一种新型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本研究将SWE应用于肝癌热消融中,旨在研究肝癌热消融前后病灶及其周围肝实质的硬度变化,初步探讨SWE在肝癌热消融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4月因肝癌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超声引导下RFA或MWA且达到完全消融的36例患者(共39个病灶)。患者于消融前后分别行SWE检查,分别记录病灶及其周围肝实质的杨氏模量平均值(SWE-mean)、最小值(SWE-min)、最大值(SWE-max)、标准差(SWE-SD)。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消融前后病灶及其周围肝实质的硬度变化及两种消融方式下消融灶的硬度差异。结果:①消融前后,病灶的SWE-mean为(30.09±11.67)kPa vs (52.11±17.56)kPa,SWE-min为(10.46±8.22)kPavs (20.57±11.42)kPa,SWE-max为(51.50±20.84)kPa vs (88.54±27.75)kPa,SWE-SD为(10.63±4.30)kPavs (16.89±7.72)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消融前后,病灶周围肝实质的SWE-mean为(8.84±2.82)kPavs (8.91±2.78)kPa,SWE-min为(4.77±1.95) kPavs (4.69±1.90)kPa,SWE-max为(13.82±3.79)kPavs (14.34±3.97)kPa,SWE-SD为(3.24±1.32)kPa vs(3.37±1.29)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消融后,RFA及MWA的SWE-mean为(45.55±10.91)kPa vs (60.59±20.99)kPa,SWE-min为(18.95±8.86)kPavs (25.93±10.93)kPa,SWE-max为(76.58±15.51)kPavs (104.01±32.59)kPa,SWE-SD为(13.82±3.52)kPavs (20.85±9.77)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E可以定量评价病灶的硬度,消融后病灶硬度大于消融前,MWA后消融灶硬度大于RFA后,两种消融方式对病灶周围肝实质的硬度影响不明显。SWE在肝癌热消融中的应用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提高肝多发占位穿刺活检诊断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来我科就诊的128例常规超声检查诊断性质不明的肝多发占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2例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行CEUS后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CEUS组),66例只采用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US组)。男86例,女42例;年龄36~74岁,平均53.2岁。穿刺病灶共178个,大小0.5~2.9 cm,平均1.4 cm。对比分析两组穿刺活检结果。取材量满足病理诊断为取材成功。结果:穿刺≤2针即获较满意标本量者CEUS组明显多于US组(P=0.000 2)。CEUS组76灶中确诊72灶(94.7%);US组102灶中确诊为86灶(84.3%)(两组比较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小恶性肿瘤(≤2 cm)的确诊率CEUS组94.6%,明显高于US组的78.1%。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EUS可准确分辨肝内病灶的坏死区,敏感反映病灶血流灌注情况。CEUS引导穿刺活检可有效提高经皮穿刺活检的确诊率、降低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假阴性率,在肝多发占位穿刺活检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高频超声检查的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384例,观察肿大淋巴结的二维超声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根据组织学病理结果分为良性淋巴结组和恶性淋巴结组,分析两组超声声像图的不同特点。结果良性淋巴结组118例(其中淋巴结炎44例,淋巴结核4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34例),恶性淋巴结组266例(恶性淋巴瘤33例,转移性淋巴结233例),高频彩色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9.06%(342/384)。恶性淋巴结组淋巴结的长径值及短径值为(3.3±1.4)cm、(1.9±1.2)cm,良性淋巴结组淋巴结的长径值及短径值为(2.1±1.3)cm、(1.1±0.5)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01、9.298,P均<0.001);淋巴结长短径比值(L/S)<2(恶性淋巴结组占81.30%,良性淋巴结组占23.90%,χ2=210.10,P<0.001)及淋巴结内血流阻力指数(RI)恶性淋巴结组为0.74±0.16,良性淋巴结组为0.62±0.21,两者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011,P<0.001)。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发展迅速、涉及面广、诊断与治疗并重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在医学影像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将传统超声教学法与现代超声教学法结合在一起,强调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互融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与学的能动性,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的需要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HSPGs)家族中的一员,它的成员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锚(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连接于细胞表面.GPC3在胎儿肝脏中含量丰富,而在成人肝脏中几乎不表达.值得注意的是GPC3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高表达,同时一些研究结果表明GPC3过表达的HCC患者预后较差.目前,一些关于靶向GPC3免疫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人源化抗-GPC3单克隆抗体,肽疫苗和免疫毒素治疗.因此,GPC3有望成为分子标记物并用于HCC的诊断,可作为靶点用于HCC的干预治疗,也可为判断预后情况提供一项指标.本文总结当前的一些研究,说明在HCC治疗过程中检测GPC3及其靶向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276例患者的资料。共302个病灶,均经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每个病灶至少取3针。肿瘤级别的诊断依据是Bloom-Richardson组织学分级法。统计学方法应用科恩卡方检验,评估的内容包括低估率、高估率、不同大小(小肿瘤组:<1.0cm,中间组:1.0-2.5cm,大肿瘤组:>2.5cm)病灶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穿刺活检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72.0%(simple κ=0.52;95%CI,0.38-0.61),穿刺活检对Grade 3级的诊断符合率89.7%(61/68),Grade 2级诊断符合率66.7%(120/180),Grade 1级诊断符合率65.8%(25/38)。穿刺活检对浸润性导管癌的总体高估率22.0%,总体低估率5.9%。当肿瘤体积增大时,穿刺活检容易出现较高的低估率,大肿瘤组42.4%,中间组21.9%,小肿瘤组16.0%(P<0.003)。结论: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能够准确预测高级别浸润性乳腺导管癌,肿瘤体积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穿刺活检的准确性,造成较高的低估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