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5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T定位图像,分别设计IMRT和3D-CRT计划,给予DT:64Gy/32f照射,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2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结果:IMRT计划中肺的V20、V30及肺平均剂量低于3D-CRT,而V5高于3D-CRT计划(P〈0.05),V10无差异(P〉0.05)。IMRT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靶区不均匀指数(HI)显著优于3D-CRT,而靶区平均剂量(PTVDmean)无明显差异(P〉0.05),IMRT计划中脊髓的最大剂量(Dmax)较3D-CRT低(P〈0.05),而心脏的平均剂量(Dmean)、V40和脊髓的平均剂量(Dmean)评价在IMRT及3D-CRT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射治疗的计划可以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同时降低危及器官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无远处转移鼻咽癌3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鼻咽癌第8版UICC/AJCC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远处转移生存率,Logrank对生存率进行差异性检验,采用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Ⅰ、Ⅱ、Ⅲ、Ⅳ期患者分别为24例(6.47%)、115例(31.0%)、184例(49.6%)、48例(12.9%);远处转移56例(15.1%),其中Ⅱ期转移6例(5.22%),Ⅲ期转移38例(20.7%),Ⅳ期转移12例(25.0%);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分期、淋巴结包膜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是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论:T、N分期越晚、咽后淋巴结转移及出现淋巴结包膜侵犯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高危因素,需要探讨更有效的干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同步加量调强技术提高食管癌肿瘤靶区剂量的相关剂量学参数,观察其可行性。方法:应用三维计划系统为40例食管癌患者设计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SIB-IMRT)两种放疗计划,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和正常组织受照射体积。结果:(1)两种靶区在临床计划靶区(planning clinical target volume, PCTV)(50.4 Gy)剂量处适形指数(conformility index, CI)、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 HI)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与IMRT相比,SIB-IMRT计划在肺、脊髓、心脏相关剂量学参数和受照射体积方面均增加,其中脊髓最大受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食管癌放疗中采用SIB-IMRT技术可选择性增加原发肿瘤的照射剂量,而不明显增加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术前放疗对可切除直肠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探讨术前放疗在可切除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在Pubmed及CNKI数据库中检索"术前放疗"和"直肠癌"的相关研究,抽取及计算直肠癌术前放疗与单纯手术生存率的比值比(OR)和95% CI,运用荟萃分析估算汇总的OR值及95% CI,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分层分析及发表偏倚的检验.结果 发表于1990年至2013年间的17篇文献纳入到本研究中,包括4 489例术前放疗患者和4 521名单纯手术患者,术前放疗的总剂量在15~50 Gy之间.和单纯手术组比较,术前放疗可显著延长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汇总后OR值为1.18(95% CI为1.08~1.29).分层分析显示在亚洲人群和使用常规分割放疗方式,术前放疗在延长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方面,未显示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前辅助放疗可提高可切除直肠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989年12月24日温州市鹿城区发生取食丢弃的猪甲状腺引起29人中毒,其中住院治疗16例。本文对此16例调查分析于下。临床资料一、临床表现1.成人组:11例,其中清洁工4人,农民7人;男性10人,女性1人,年龄最大为70岁。潜伏期17小时~8天,以2天为多,起病呈头痛、头晕,全身乏力,厌食,腹隐痛,恶心,呕吐;发病一周后头痛加剧,前额及头顶部尤为明显,如“捣米样”疼痛,难以忍受;阵发性烦燥不安,尤对周围声音敏感,步态不稳,流涎,出汗,手抖,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与TP方案(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5例初诊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单纯放疗组(RT组,n=45)、榄香烯注射液+放疗组(RT+E组,n=42)和TP方案+放疗组(RT+TP组,n=38)。放疗采用常规四野放疗或三维适形放疗,2Gy/次,5次/周,放射总剂量60~66Gy;榄香烯400mg/d静滴,d1~d21;紫杉醇150mg/m2静滴,d1;奈达铂50mg/d静滴,d1~d3。RT+TP组患者先行1个周期TP方案化疗后完善相关检查,无放疗禁忌证再行放疗;于放疗过程中前4周每周测定白细胞数量,并分析各组白细胞数量变化;3组患者放疗结束时,评价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计算1、2、3年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RT组、RT+E组及RT+TP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4%、90.5%和92.1%,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6.7%、61.9%和60.5%,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4.4%、31.0%和28.9%,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均为100.0%,上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放疗开始后第1~4周,RT+E组白细胞数量与RT组和RT+T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组、RT+E组及RT+TP组的1年生存率为600%、73.8%、78.9%,2年生存率为40.0%、54.8%、60.5%,3年生存率为28.9%、33.3%、44.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与TP方案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相当,且两药均不增加放疗的毒副反应,放疗过程中联合使用榄香烯注射液可维持患者的白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急性辐射损伤动物模型,研究小鼠小肠黏膜急性辐射损伤后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照射组,建立急性辐射损伤模型。照后观察记录小鼠的生存情况,绘制生存曲线;观察小肠黏膜的形态学改变及计数杯状细胞数量;透射电镜观察杯状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检测小鼠小肠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建立急性辐射损伤模型成功;照后小鼠在3d内小肠绒毛被严重破坏并且肠绒毛上杯状细胞显著增多(P〈0.01);照后杯状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坏死特征;小肠黏膜中TNF-α的含量在照后2 d、3 d后较正常小鼠有显著的下降(P〈0.01)。结论小鼠急性辐射损伤后,随着病程的进展,肠道功能受损严重,小肠黏膜中的杯状细胞逐渐增多,同时杯状细胞因照射出现坏死。肠道TNF-α的减少可能加重肠道的辐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与肠型急性放射病的救治方案差别。方法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对接受8 Gy、10 Gy、15 Gy60Coγ射线照射的C57BL/6J小鼠进行救治,并对比其骨髓、胃肠受损程度。结果 rhG-CSF对8 Gy照射组救治作用良好(P〈0.05),而对10 Gy、15 Gy照射组则不能起作用(P〉0.05)。结论rhG-CSF单独用药适用于小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损伤,而对肠型急性放射病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4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2次,然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针对门静脉癌栓(部分包括肝内肿瘤)行外照射治疗,6MV-X线,DT45~60 Gy,2~4 Gy/次,3~5次/周,12~30次完成,放疗结束后6~8周观察癌栓及肝内肿瘤的近期疗效,随访1、2年生存率,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门静脉癌栓完全缓解3例(8.8%),部分缓解16例(47.1%),稳定9例(26.5%),进展6例(17.6%),癌栓治疗有效率为55.9%,肝脏原发肿瘤完全缓解2例(5.9%),部分缓解15例(44.1%),稳定10例(29.4%),进展7例(20.6%),肝内肿瘤治疗有效率为50%.1、2年生存率分别为44.1%、23.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低,患者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0)。治疗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150mg口服,每日1次;同时行WBRT,总剂量为30~36Gy/10~12次,3Gy/次,5次/周,若脑转移病灶为1~2个,WBRT 30~36Gy后,缩野脑转移灶加量16~20Gy/8~10次/2周。对照组患者先行全身化疗2个周期,然后行WBRT,放疗方法同治疗组。ECOG评分为0~1分患者采用AP方案(培美曲塞 500mg/m2,第1天;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或DP方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ECOG评分2分患者给予单药培美曲塞化疗,21天为1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转移灶的RR分别为 86.4%、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肺癌原发灶的RR分别为 40.9%、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TTP分别为8.5个月和4.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14.0个月和9.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59.1%和45.0%,2年生存率分别为27.3%和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仅为皮疹和腹泻,多数为1~2级,患者可耐受,无明显骨髓抑制或消化道反应;对照组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厄洛替尼联合WBRT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