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形态特征。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及会诊的1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复查与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以41~50岁为发病高峰,占51.72%。我们收集资料中,最小者为20岁,最大者为63岁。其病变部位以子宫肌壁内为最多,占62.75%。笔者资料中还可见到有卵巢、输卵管、会阴、腹壁皮肤及盆腔淋巴结等部位。其病理特征,异位的子宫内膜大都显示正常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形成较大囊肿者,其囊壁可见异物肉芽肿组织,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等。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产科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也是病理科较常遇到的瘤样病变,诊断较易,主要是与转移性高分化腺癌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E-cadherin、α -catenin、β -catenin和γ -catenin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E-cadherin及α -catenin、β -catenin、γ -catenin在 43例胃癌, 22例胃癌前病变及 10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在胃癌前病变中 E-cadherin,α -catenin、β -catenin、γ -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 22.7%、 22.7%、 18.2%、 27.3%,分别与胃癌 E-cadherin( 53.5%),α -catenin( 55.8%)、β -catenin( 51.2%)的异常表达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进展期胃癌异常表达率较早期胃癌高,除γ catenin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05或 P< 0.01)。低分化胃癌 E 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较高,胃癌浸润到浆膜外及伴随淋巴结转移时 E cadherin、β 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升高( P< 0.05或 P< 0.01)。 76.7%的胃癌及 50.0%的胃癌前病变 E cadherin系统中至少有一项表达异常,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且至少有一项为表达异常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无蛋白异常表达者( P< 0.01)。结论: E cadherin及部分相关蛋白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E cadherin系统在由胃不典型增生转化为胃癌的过程中起作用,联合检测 E cadherin及α catenin、β catenin、γ catenin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 E-cadherin及 P5 3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布情况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检测了 E-cadherin及 P5 3蛋白在 43例胃癌、2 2例癌前病变及 10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显示 ,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E-cadherin在由胃不典型增生转化为胃癌的过程中起作用 ,而 P5 3可能对 E-cadherin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十二指肠溃疡 (DU)病人球部粘膜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10例DU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人 ,均应用奥美拉唑 2 0mg ,bid +克拉霉素 5 0 0mg ,bid +替硝唑 5 0 0mg ,po ,bid ,1wk ;治疗前及停药后 4~ 6wk ,应用电镜观察球部粘膜变化。结果 :治疗前球部粘膜上皮细胞坏死 ,细胞结构崩解 ,仅见一些难以辨认的细胞器 ;粘膜下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 ,主要是浆细胞及少量T淋巴细胞浸润。治疗后 ,可见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大、核 /质比高、核仁大而明显 ,分泌颗粒丰富 ,微绒毛完整 ,细胞质内各种细胞器清晰可见 ,腔面有较多粘液。结论 :含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后 ,粘膜上皮细胞具有正常细胞形态和结构 ,以及较好的再生力及活跃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了我院1989-2003年期间的胃黏膜活检3112例病理诊断的资料。统计中发现,胃癌59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192例。糜烂性胃炎2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16例,胃黏膜炎性息肉180例。胃霉菌病12例,疣状胃炎32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60例。慢性胃溃疡病564例。胃血吸虫病4例。同时。对236例胃癌的大体标本进行分析。发现早期胃癌40例,胃镜检出胃癌中早期胃癌比例为16.95%(40/236)。从中肯定了纤维内窥胃镜活检病理学诊断的临床实用价值,尤期在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9岁,左侧腰部间歇性胀痛不适10个月余.既往有肾囊肿病史, B超复查肾囊肿时发现胰尾部约5 cm×5 cm占位性病变.其他体检正常.考虑胰腺肿瘤,剖腹探查行胰腺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与脾脏粘连紧密,连同脾脏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7.
8.
我科从1986~2002年间共进行了36例尸检。最小胎龄36周1例,足月妊娠正常分娩出生1h~3d5例,7岁~71岁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根据其临床和大体情况分为先天性畸形、急诊猝死、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四大类。从此36例尸检材料中可以看出,交通事故类占36.1%(13/36),居尸检首位,其次为急诊猝死占33.3%(12/36),先天性畸形类占16.6%(6/36),医疗纠纷类占13.8%(5/36)。从观察到的病变为:交通事故类的病变主要是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并急性大出血,如脑、肝、脾、肾的广泛性挫裂伤及开放性骨折引起急性大出血、创伤性休克、循环衰竭而死亡,其余类病变,以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疾病而导致循环衰竭而死亡。我们对36例尸检进行病理解剖,找出了病理改变的脏器和部位,查明了死亡原因,为临床提供直接的基本病理改变,积累了经验,减少误诊,提高诊断质量,同时也为死者家属解除不必要的忧虑,给家属一个死亡依据,还医生一个清白,化解了医疗纠纷,同时,有的尸解还为司法和保险等法律部门提供更好的、可靠的、科学证明材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14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形态特征.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及会诊的1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复查与分析. 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41~50岁为发病高峰,占51.72%.我们收集资料中,最小者为20岁,最大者为63岁.其病变部位以子宫肌壁内为最多,占62.75%.笔者资料中还可见到有卵巢、输卵管、会阴、腹壁皮肤及盆腔淋巴结等部位.其病理特征,异位的子宫内膜大都显示正常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形成较大囊肿者,其囊壁可见异物肉芽肿组织,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等.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产科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也是病理科较常遇到的瘤样病变,诊断较易,主要是与转移性高分化腺癌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10.
胃癌组织中PCNA与MVQ的关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NCA)与微血管数(MVQ)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中PCNA与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结果:PCNA阳性病例,MVQ高;PCNA阴性病例,MVQ低。两者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NA活性可能有促进微血管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