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现行的RA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检查以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r3检测.由于RF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患者甚至正常老年人中都可以有一定的增高(正常老年人阳性率10%~30%),这大大降低了RF的诊断价值。本文旨在探讨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抗-CCP)、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lxxly,AKA)、RF联合检测在对RA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NA及ENA联合检测在脑血管疾病病情预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9月676例确诊为脑梗塞(CI)或脑出血(CH)住院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其中CI组531例,CH组145例。结果:CI病人随着病情加重,ANA阳性率显著升高。ENA阳性率在病情重组显著高于轻组和中组。在轻组和中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H组病人的ANA阳性率在轻组和中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ENA阳性率在中组和重组之间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CI和CH组中,ANA和ENA阴性组病人总的好转率显著高于ANA和ENA阳性组。ENA阳性率最高的为SSA抗体。结论:ANA和ENA抗体的联合检测对脑血管疾病的病情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特点、有效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HIV感染合并APL及1例HIV感染合并CML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患者为26岁男性,彝族,同时诊断HIV感染合并APL,采用亚砷酸诱导缓解治疗,在治疗第8天因脑功能障碍死亡.另一例患者为45岁男性,汉族,同时诊断HIV感染合并CML,采用羟基脲及干扰素治疗,3个月后病情进展至急变期,进行联合化疗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后期死于肺部多重感染(真菌合并卡氏肺囊虫)、呼吸衰竭.结论 HIV感染合并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并发感染重.  相似文献   
4.
杨琼  吴春龙  沈益敏  颜海希 《浙江医学》2019,41(19):2054-2059,2066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派生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dNLR)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503例NSCLC患者的NLR、dNLR及性别、年龄、肿瘤分期等临床资料,不同NLR、dNLR水平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率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前NLR选取3.6为最佳截点,低NLR组(NLR≤3.6)与高NLR组(NLR>3.6)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除吸烟史、T分期、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dNLR选取2.4为cutoff值,不同dNLR水平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TNM分期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Cox分析表明年龄(≥60岁)、T分期(T2~T3)、N分期(N1~N2)是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OS)较短的危险因素。而对于NSCLC患者的DFS较短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性别(男)、年龄(≥60岁)、T分期(T2~T3)、N分期(N1~N2)、NLR(>3.6)。结论术前NLR升高提示NSCLC患者预后不良,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dNLR与NSCLC患者的OS和DFS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D-二聚体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DD-NLR)评分评估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浙江省台州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72例PDAC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前实验室指标,计算NLR和DD-NLR评分。采用字2检验分析D-二聚体、NLR及DD-NLR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总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逐步向后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NLR的最佳截断值为2.5,以此将PDAC患者分为NLR≤2.5组25例和NLR>2.5组47例。D-二聚体以试剂说明书提供的参考范围0.5滋g/ml为最佳截断值,分为D-二聚体≤0.5滋g/ml组22例和D-二聚体>0.5滋g/ml组50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HR=10.744,95%CI:3.940~29.295,P=0.000)、远处转移(HR=4.48,95%CI:1.190~16.870,P=0.027)、DD-NLR评分(HR=1.807,95%CI:1.010~3.234,P=0.046)是影响PDA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0.5滋g/ml、NLR>2.5患者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D-二聚体≤0.5滋g/ml、NLR≤2.5的患者(均P<0.01)。DD-NLR评分0、1、2分组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DD-NLR评分可作为预测PDAC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抗核抗体(ANA)在临床中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诊断已有50多年的历史。抗核抗体是以细胞成分为靶抗原的器官非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总称,以Hep-2细胞为抗原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被认为是ANA检测的"金标准"[1]。除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外,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台州地区成年人的微量元素分布情况。方法:运用原子吸收光谱仪BH2100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液中微量元素铅、镉的含量;运用原子吸收光谱仪BH5100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液中铜、锌、钙、镁、铁元素的含量。结果:2829例分析对象中,全血铜缺乏率2.2%(61/2829);全血钙缺乏率19.3%(546/2829);全血铁缺乏率13.5%(383/2829);全血镁缺乏率0.7%(19/2829);全血锌缺乏率6.7%(819/2829),全血镉超标率3.6%(102/2829);全血铅超标率4%(113//2829)。其中达到国家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观察标准的有1.84%(52//2829)。结论:台州地区成年人微量元素缺乏第一位是钙;台州地区的铅、镉超标率也不容忽视,表明环境保护依然是政府部门不能放松的任务。在各个微量元素中,全血铜、全血钙、全血镉、全血铅异常者均为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全血铁缺乏者为女性显著多于男性;全血镁和全血锌的分布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地区,人群中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占有10%-15%。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对120例HBsAg阳性的住院产妇的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的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过敏性疾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却有逐年上升趋势。“卫生假设”理论认为,这是由于人们接触微生物及其成分受到病原体感染的机会减少,从而导致Th2型免疫上调,诱导IgE产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