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孙蓓  叶因涛 《天津医药》2019,47(3):255-259
目的 探讨虎杖苷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以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虎杖苷(0、10、20、50、100、200 mg/L)处理24、48和72 h后,四氮唑盐(MTS)实验检测虎杖苷对肺癌A549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以确定后续实验浓度;经不同浓度虎杖苷(0、10、20 mg/L)处理48 h后,Transwell实验检测虎杖苷对肺癌A549细胞体外侵袭的作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整合素β4(integrin β4)、Toll样受体3(TLR3)和分化抗原44(CD44)的表达以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磷酸化(p-AK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基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报告基因技术检测核因子(NF)-κB启动子活性。结果 在0、10、20、50、100、200 mg/L浓度范围内,虎杖苷处理肺癌A549细胞后,细胞体外增殖率显著下调(以10 mg/L和20 mg/L处理48 h作为后续实验的药物浓度和时间)。虎杖苷处理48 h后,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TGF-β和TNF-α含量显著下调,MMP-2/9、integrin β4、TLR3、CD44、p-AKT蛋白及mRNA水平以及NF-κB启动子活性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 通过调控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和ART/NF-κB信号通路活性,虎杖苷可显著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黄中活性成分大黄素型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和体外放射增敏活性。方法:MTT法测定大黄素型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集落形成实验测定各化合物对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活性,单靶多击模型拟合剂量存活曲线,计算放射生物学参数和放射增敏比。结果: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62.1、79.9、59.6、435.6μmol·L-1;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合并照射组细胞存活分数低于单纯照射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84和1.13。结论:芦荟大黄素等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较为明显的生长抑制活性,并且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放射增敏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痛方(RTP)提取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表柔比星)和RTP给药组,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方剂(0.5,1,2,4,8,16 mg·mL-1)分别在24 h、48 h和72 h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细胞的凋亡率;免疫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总蛋白激酶B(Akt)和p-Akt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高浓度的RTP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且具有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RTP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随给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Western blot表明,RTP可明显上调Bax蛋白表达,而下调Bcl-2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但对总Akt表达却无明显影响。结论: RTP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蛋白,下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Akt磷酸化从而阻断P13K/Akt信号通路,启动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左卡尼汀(levocarnitine,L-CNT)在改善由化疗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和周围神经毒性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本实验旨在研究联合应用时,L-CNT对多西他赛(docetaxel,DTX)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GLC-8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L-CNT(0.625、1.25、2.5、5、10、20、40扣80 μg/mL)和DTX(0.01、0.1、1、5、10、20、40和80 μg/mL)分别对GLC-8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的变化.以终浓度为1.25、20、80μg/mL L-CNT分别和DTX(9.301 μμg/mL)联合,同时处理GLC-82细胞24 h,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Bax和ANT1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CNT(1.25、20和80 μg/mL)对GLC-82细胞作用24h后,促进增殖率分别为(14.52±0.73)%、(27.03±1.21)%和(19.77±0.65)%,F=42.538,P=0.001;48 h后分别为(11.37±0.13)%、(19.56±1.01)%和(14.89±0.51)%,F=52.119,P=0.001.与DTX(27.319 μg/mL)单药组相比,L-CNT(1.25、20和80 μg/mL)、DTX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增殖率由(49.49±2.52)%增加至(52.64±2.43)%、(59.44±3.20)%和(53.15±2.37)%,F=7.412,P=0.011.与DTX(9.301 μ上g/mL)单药组相比,L-CNT(1.25、20和80 μg/mL)、DTX联合用药组GLC-82细胞密度增大,细胞凋亡率由(24.67±1.95)%分别降低至(21.90±1.98)%、(14.38±2.35)%和(22.42±1.43)%,F=15.697,P=0.001.L-CNT、DTX联合作用后,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多,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减少,同时ANT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L-CNT和DTX联合应用对GLC-82细胞增殖与凋亡有一定的影响,主要通过下调Bax和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以及影响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和关闭,减弱DTX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与表柔比星(EPI)联合应用对肺腺癌GLC-82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检测肺腺癌GLC-82细胞增殖的变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GLC-82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Bcl-xl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单给药左卡尼汀(20μg/mL)24h后,细胞的促进生长率为37.56%,F=46.287,P=0.001;48h后为33.33%,F=41.638,P=0.001。EPI联合不同浓度的左卡尼汀后,减弱了EPI对GLC-8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联合给药24和48h后,对GLC-82细胞毒作用的减弱较明显,减少率分别为12.14%(F=20.527,P=0.002)和18.52%(F=27.26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卡尼汀上调Bcl-2和Bcl-xl的蛋白表达,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联合给药后Bcl-2和Bcl-xl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左卡尼汀与EPI联合应用对肺腺癌GLC-82细胞的增殖有一定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使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促进细胞的有些分裂,并通过上调Bcl-2和Bck-xl蛋白的表达减弱EPI的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靶向增敏药物的研发主要以一些与肿瘤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酶作为药物筛选靶点,发掘出选择性作用于特定单个或多个靶点的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新型抗癌药物.恶性肿瘤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的调整、细胞凋亡的诱导、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等各种基本过程正在被逐步探知并阐明[1].  相似文献   
7.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逐渐丧失。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经典的抗炎药物如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有限。因此,开发新的抗炎药物,对于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白藜芦醇是一种有很强活性的天然多酚类物质,目前研究已显示其具有心血管保护、神经保护、免疫调节、肿瘤的化学预防作用。近年来还发现其具有抗神经炎症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精神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AD)和亨廷顿症等。综述白藜芦醇对A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推进白藜芦醇用于防治AD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叶因涛  杨福军  徐文清 《医药导报》2009,28(10):1261-1264
目的 研究丹参酮化合物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阐明其结构与细胞毒活性的关联性. 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丹参酮化合物,分别在24,48,72 h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结果 不同浓度(0.5~16.0 μg&#8226;mL-1)丹参酮ⅡA、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对HeLa细胞毒性均有明显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作用24 h的IC50值分别为:24.1,20.1,8.4,17.8 μg&#8226;mL-1;作用48 h的IC50值分别为:8.0,11.1,2.2,8.2 μg&#8226;mL-1;作用72 h的IC50值分别为:4.6,3.5,1.5,8.1 μg&#8226;mL-1. 结论 丹参酮化合物对HeLa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中二氢丹参酮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细胞毒性最强. A环为芳香环与D环呋喃环的结构差别使其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乳痛丸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三种丹参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Thermo-Syncronis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组分分离良好,线性范围合理(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2%(RSD=0.79%,n=9)、100.13%(RSD=0.51%,n=9)、98.62%(RSD=0.49%,n=9)。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乳痛丸中的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含量。  相似文献   
10.
隐丹参酮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隐丹参酮分别在24,48,72 h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隐丹参酮对Hela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E6,p53,p21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质量浓度(0.5~16 mg.L-1)隐丹参酮对Hela细胞的毒性均有明显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17.8,8.17,6.55 mg.L-1;隐丹参酮可使Hela细胞细胞周期的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并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lot表明,隐丹参酮作用Hela细胞后HPV E6的蛋白水平表达逐渐降低,p53和p21的蛋白水平表达逐渐升高。结论:隐丹参酮对宫颈癌Hela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使Hela细胞生长停滞在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使S期细胞比例降低;抑制HPV E6的蛋白的表达,使p53功能恢复,启动凋亡,从而起到杀伤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