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阑尾类癌(Carcinoid)占阑尾肿瘤一半以上,属低度恶性。生长缓慢、转移罕见的肿瘤,较其它部位发生类癌预后为好,五年生存率达99%O1典型病例例1,患者陈某,女性,22岁,因右下腹痛半天伴恶心呕吐,来院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而收治人院。体检,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明显,施行阑尾摘除手术。术后,病理检查:阑尾长0.5cm,直径0.6cm-08cm,表面有白色浓苔附着;镜下阑尾粘膜清破,粘膜下类癌瘤细胞浸润,呈实体巢状,肿瘤细胞大小形状一致,近国形,胞浆较空,嗜伊红性,炎性细胞浸润阑尾全层。病理诊断:阑尾炎症,急性蜂窝织性溃…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乳腺癌组织芯片,研究PTEN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因子ER、PR、c-erbB-2、Ki67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制作乳腺癌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芯片上165例乳腺癌组织中PTEN、ER、PR、c-erb B-2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TEN的高表达例数为66/163(40.5%),ER、PR、c-erb B-2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51.5%、35.6%、34.4%、44.8%。PTEN阳性表达随腋淋巴结转移数、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的增高而降低,呈负相关性P<0.05),与肿瘤的大小和发生年龄无明显相关。乳腺癌中PTEN与ER、PR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与c-erb B-2、Ki6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TEN蛋白低表达及表达缺失与性激素失调及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预后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PTEN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的潜在标志物。同时检测PTEN、ER、PR、c-erb B-2和Ki67对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腋淋巴结阴性(axillary node negative,ANN)乳腺癌中VEGF-C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39例,在组织芯片上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VEGF-C 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广谱角蛋白(AE1/AE3)在ANN组淋巴结中的表达,以判定微转移;同时检测ER、ki67和cerbB-2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C mRNA在腋淋巴结阳性(axillary node positive,ANP)组中的表达(53.0%)显著高于ANN组(27.4%)(P=0.001 1)。ANN组中,有14例患者腋窝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灶,微转移率为19.2%(14/73);有微转移的患者其原发灶中VEGF-C mRNA表达率(50.0%)高于同组无微转移患者(22.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 6)。ANN组中VEGF-C mRNA表达与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正相关;与ER、ki67和cerbB-2蛋白表达及患者年龄无关。结论在ANN乳腺癌患者中VEGF-C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密切相关。检测癌组织中VEGF-C mRNA的表达可能为预测ANN乳腺癌患者淋巴道转移和微转移提供有用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临床A期前列腺癌的病理特征和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临床A期前列腺癌的病理特征,并分析其好发部位及漏诊误诊原因.方法复查上海地区5所医院1 020份前列腺切除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出50例临床A期前列腺癌,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及容量分出A1期癌12例和A2期癌38例,比较病理形态差异,分析A1和A2期癌的漏诊误诊原因.结果 A1期癌以低中级别、低容量、多灶性生长为特点,A2期癌以高中级别、高容量、高浸润性伴高级别上皮内新生物为特征.在漏诊误诊的8例A期癌中,A1期癌占7例,均误诊为良性增生性小腺泡病变.A2期癌1例误诊为反应性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结论 A1期癌大多在增生的前列腺移行带和中央带组织易被发现,A2期癌可能是大多原发于周围带的高中级别癌浸润至前列腺中央区域.国内A期癌检出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标本取材量少和A1期癌漏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双侧原发性乳腺梭形细胞变异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原发淋巴瘤很少见 ,约占乳腺恶性肿瘤的 1‰〔1〕,而伴梭形细胞分化的恶性淋巴瘤更为罕见 ,且易误诊。笔者最近诊断 1例原发于双侧乳腺的梭形细胞变异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 ,DLBCL) ,并结合文献复习 ,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患者女 ,4 9岁。因左乳肿块 2年余、双乳肿块增大 6个月余入院。患者 2年多前发现左乳肿块 ,缓慢增至拳头大小 ,于当地医院就诊 ,经口服中药 7个月后肿块缩小至核桃大小。 6个月前 ,双乳均出现肿块 ,近来明显增大 ,疼痛不明显。查体 :左、右乳各侧外上象限均扪及肿…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0岁,右腋下肿块2月余,伴疼痛不适3周。肿块与月经周期无关。检查右腋下有2cmx2.5cm大小肿块,压迫肿块疼痛并放射至上肢内侧。B超示右腋下低回声实质性肿块10mmX20mm,22mmX23mm,边界清,内部呈实质性,分布均匀。手术所见:右腋下胸大肌边缘外后方有两个肿块,其中一个,呈椭圆形,大/j‘18crnx1OcmXI·ocm,另一个呈球形约0.6cmx0.6cmx0.6cm,包膜均完整,呈实质性。病理检查:粉红色肿块3块,大小分别为20cmXIScmX10cm、3.ocmx20cmX20cm、28cmX25cmX20cm。表面光滑,切面灰白及灰黄色,质地细嫩,包膜完…  相似文献   
7.
几种特殊类型前列腺癌的病理特点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95 %的前列腺癌都有程度不等的腺泡分化 ,称为经典型前列腺癌。可通过对腺泡分化和间质浸润程度的评估 ,作Gleason分级 ,从而为确定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所谓特殊类型前列腺癌是指不形成经典型腺泡结构的前列腺癌 ,它们难以采用Gleason分级标准 ,肿瘤的恶性程度不等 ,并产生复杂的病理鉴别诊断问题 ,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我们报道 5种共 10例特殊类型前列腺癌(占同期前列腺癌总数 4 9%)如下。例 1,78岁。排尿不畅 4年。指肛检查前列腺Ⅱ度增大。膀胱镜检查见后尿道乳头状肿物。于 1997年 3月作前列腺及…  相似文献   
8.
原发于皮肤的Rosai-Dorfman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35岁,因左颧部肿块3月余入院,患者就诊前3个月发现左颧部蚕豆大小包块,半月后肿块生长加速,伴瘙痒,遂至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转移癌(BMC)特异性标志物表达,鉴别BMC原发来源。方法:对31例BMC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其TTF-1、TG、CK7、CK20等标志物表达。结果:31例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1.58:1;年龄32~82岁(平均61.7岁);本组含转移性肺癌23例,其中TTF-1^ /CK7^ 19例(82.6%),TTF-1^-/CK7^ /CK20^ 1例,单纯CK7^ 1例,TTF-1、CK7、CK20均阴性1例;转移性甲状腺癌2例,表达TTF-1^ /TG^ ;转移性胃腺癌和食管腺癌各1例,CD7^ /CD20^ ;转移性直肠腺癌1例,CK20^ ;转移性乳腺癌1例,CD7^ ;以上标记阴性并失访2例。术前原发癌未确诊率41.9%,经免疫标记、进一步检查后,未确诊仅为6.7%。结论:本组BMC以肺源性多见。TTF-1、TG、CK7、CK20等单克隆抗体配套免疫组化标记,将对BMC原发来源鉴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介绍病例.唐某,男性,56岁,因下腹部阵发性疼痛三天.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一天.伴恶心呕吐而收住外科病房。体格检查:体温36.9℃.血压20/90mmHg,脉搏82次/分,呼吸18次/分:一般状况尚可,精神萎靡,急性病痛面容,自动体位,全身皮肤天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四股骨骼无特异,腹部平软,瓜式呼吸消失,右下腹压痛明显,血像WBC17000/mm3,中性白细胞87%,尿淀粉酶8U,尿常规正常。用内科保守治疗,腹痛不止而作剖腹探查。手术所见:回肠套入升结肠约15cm,回肠距回盲瓣约15cm处见一个直径约1.5cm肿块,位胸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