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无力症的发病原因、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3~2005年收治的21例腹部手术后胃无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后胃无力症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3~12d,20例经非手术治疗后,3~6周逐渐恢复可正常进食。1例因患者拒绝治疗而死亡。结论腹部手术后胃无力症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无力症的主要手段。采用非手术治疗可治愈胃无力症,应尽量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78例患者经LC成功切除胆囊,手术成功率98.16%,中转开腹22例,占1.84%,376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手术时间,15~180 min,平均(42±5)min,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3.8 d.8例发生并发症,胆道损伤2例,胆漏3例,切口感染3例.所有患者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对腹腔器官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临床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良好的胆道外科意识,科学的解剖方法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正确把握中转手术指征及放置腹腔引流管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中转开腹分为中转组(38例)和未中转组(52例)。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术前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水平、出现症状至手术的时间、胆囊壁厚度、胆囊管结石嵌顿、黄疸、腹肌紧张、胆囊三角解剖是否清楚、胆囊周围渗出等方面的资料,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中转组在年龄、术前白细胞计数、胆囊管结石嵌顿、总胆红素水平、胆囊三角解剖是否清楚等方面与非中转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出现症状至手术的时间≥48 h、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壁增厚且≥5 mm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若患者发作时间≥48 h、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壁≥5 mm,则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性增加,术前应予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12月我科收治60岁以上急性胆囊炎患者2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68例中行胆囊切除手术180例(胆总管T管引流4例),胆囊大部切除术21例,胆袭造瘘术8例,治愈266例,死亡2例.结论:老午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病情进展快,治疗难度大,风险高,要高度重视外科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早期手术治疗明显降低病死率及缩短住院时间,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术中如何选择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适当的治疗方法,并总结手术技巧,延长生存时间,保证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及术式选择等。结果:手术切除率为26/32(81.2%),1,2,3年存活率别为6/7(85.7%),4/6(66.7%),(3/6)50%;7/9(77.8%),3/7(42.9%),1/7(14.3%);6/10(60%),2/10(20%),0;三组之间均成呈显著差异(P<0.01),其中,R21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5.5±6.1m,行内引流及外引流的15例,1年存活率分别为33%。结论:Ⅳ型肝门部胆管癌部位特殊,手术力争行联合尾状叶的扩大半肝或中肝叶切除,如供体许可,也可选择肝移植,以提高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改良经脐及白线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胆囊息肉与结石患者98例随机平分为2组,观察组行改良经脐及白线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行经脐三通道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2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疼痛VAS评分与切口满意度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血清各项指标均明显上升(P均0.05),观察组CRP、ALT与AST上升程度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改良经脐及白线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常规腹腔镜手术更为简单,术后瘢痕更为隐蔽,创伤更小,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陕西省铜川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98例早期胃癌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运用计算机抽签法平分成2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采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84%(45/49)远远大于对照组的79.59%(39/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以及并发症率低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无力症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3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0例腹部手术后胃无力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后胃无力症均发生于腹部于术后3~12d,29例经非手术治疗后,3~6周逐渐恢复,可正常进食。1例病人拒绝治疗而死亡。结论腹部手术后胃无力症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无力症的主要手段。采用非手术治疗可治愈胃无力症应尽量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肠镜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1例)先行肠镜支架置入,再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29例)行腹腔镜手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远期复发转移、3年生存率及随访3年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腹腔镜联合肠镜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目则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年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共计5例,对照组1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更低(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肠镜能有效缓解肠梗阻,降低手术风险,远期疗效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相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