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报道1例少见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诊断5年后由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感染引起骨髓感染、骨髓坏死的治疗成功病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探讨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2011年1月17日因"确诊CML5年,发热1d伴腰痛"入院.患者2006年因白细胞明显升高在我院诊断为CML慢性期,以羟基脲及干扰素治疗2年,后单用羟基脲治疗,病情稳定处于缓解期.2008年3月患者因左上腹明显胀痛再次入我院治疗,当时复查骨髓穿刺提示:CML加速期骨髓象(外周血嗜碱粒细胞占0.26),诊断为CML-加速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D133、survivin、Ki67,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和大小、病理分级、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CD133阳性表达率为50%(30/60);CD13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有关(P均<0.01),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均>0.05);survivin仅与肿瘤病理分级有关(P<0.05),Ki67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均>0.05).本组CD133与survivin、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269、0.466,P均<0.05),survivin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为0.378,P<0.01).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CD133阳性肿瘤细胞,即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以外周血白细胞表达的CD64水平结合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3种指标对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的手段。方法针对发热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取其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表达的CD64水平,并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及NAP积分,同时辅以病原学培养及影像学等,综合观察发热病人上述指标的变化,以寻找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之间的实验室差异。结果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将导致CD64、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RP、NAP积分将明显升高,部分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AP积分可能升高,但CD64及CRP均无明显升高;并且,上述指标升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因素无直接相关。结论 CD64是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良好的鉴别指标,结合CRP等其他指标将更好地对发热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CerbB-2基因、COX-2基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基因、环氧化酶-2(COX-2)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COX-2基因在90例鼻咽癌组织和22例鼻咽炎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织中CerbB-2、COX-2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5.56%和67.78%,鼻咽炎性组织分别为31.82%和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鼻咽癌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526,P〈0.01)。结论CerbB-2、COX-2基因在鼻咽癌中以高表达方式存在,它们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并且有可能通过共同高表达来促使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而它们共同作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1例以鼻出血为主要表现漏诊误诊的不典型多发性骨髓瘤(MM)病例。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分析MM漏诊误诊原因。结果 相关专科医生对鼻出血的成因缺乏全面认识;以鼻出血起病的方式不典型,骨髓穿刺和骨髓活组织检查未见典型的MM表现,血浆球蛋白未明显升高;是造成漏诊误诊的原因。结论 五官科医生凡遇老年人鼻出血、齿龈出血经久不愈者,应排除全身性疾病;血液科医生加强对不典型MM的学习,固定电泳是诊断不典型MM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细胞因子IL-2R、IL-6、IL-8、TNF-α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55例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治疗后达完全缓解且无进展生存期≥24个月的DLBCL患者(持续缓解组)和45例R-CHOP方案治疗后达完全缓解但是在2年内复发的DLBCL患者(复发组)。持续缓解组患者于治疗前、第6个周期治疗开始前以及持续缓解治疗结束1年后采血,复发组患者于治疗前、第6个周期治疗开始前及复发时间点采血。采用IMMUNITE 1000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细胞因子IL-2R、IL-6、IL-8、TNF-α的含量。结果:IL-2R、IL-6及TNF-α含量在Ⅲ~Ⅳ期、ECOG评分≥2分、结外受累个数≥2个、IPI评分≥3分的DLBCL患者中显著升高(P<0.05);IL-8在IPI评分≥3分和双表达淋巴瘤(DEL)的患者中显著升高(P<0.05);IL-6在non-GCB亚型中显著升高(P<0.05)。复发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IL-2R、IL-6、TNF-α...  相似文献   
7.
报道1例少见的以痛风样症状起病为主要表现,误诊为痛风的、不典型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探讨误诊原因。不典型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可以表现为痛风样症状,而无炎症性腰背僵痛等强直性脊柱炎表现,易被误诊。对于年青患者特别是30岁以下的患者,如果以痛风样症状起病,切不要忘记和强直性脊柱炎作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F)、隐性类风湿因子(HRF)(RFIgA、RFIgG、RFIgM),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比浊法检测RF,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HRF,采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回顾性分析了RA患者301例,其中3、12、24个月以内的早期RA患者分别为62、142和171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125例。通过病程分期把RA分成早期(病程24个月之内)和中晚期患者(病程24个月以上),比较早期RA各因子之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病程≤3个月分别与病程≤12个月、≤24个月各项诊断指标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AKA(97.37%)、抗CCP(92.24%)、RFIgG(90.76%)、RFIgM(82.20%)、RFIgA(77.31%)、RF(76.71%)。联合检测,RF(-)的RA患者,AKA阳性率达22.50%(9/40),抗CCP抗体阳性率达57.58%(19/33),HRF阳性率达55.00%(22/40),其他5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50.00%(9/18);RF(+)者其他5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89.74%(70/78);RF(-)抗CCP抗体(-)者其他4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23.81%(5/21)。结论:6种自身抗体均可出现在早期的RA患者,联合检测对RA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其中AKA、抗CCP抗体对RA有高度的特异性,且在RA早期即可出现。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是一组由慢性感染、炎症、肿瘤和创伤等导致机体铁代谢紊乱所致的贫血~([1]),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仅次于缺铁性贫血(IDA),常见病因有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疾病、慢性感染等。ACD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尚未确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正确应用糖皮质激素(GC)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报道2例ALL患者在确诊前单纯应用中小剂量GC导致短暂完伞缓解(CR)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探讨GC作用机制,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ALL正规化疗前不恰当地使用了GC,给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造成困难.结论 ALL在确诊前慎用G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