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芬  刘红瑞 《新疆医学》2009,39(9):111-112
目标教学法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设置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有睨确的目标意识,要求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学,教师为帮助学生达到目标而教,一切教学活动均围绕着达到教学目标这条主轴而进行。改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它具有特殊的监督、导向、激励、标准功能,可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现将运用目标教学法在肝病科进行护理教学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甲泼尼龙联合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对重症脓毒患儿预后及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82例重症脓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CBP治疗,观察组41例应用甲泼尼龙联合CBP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血清标志物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选择我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期间有5例脱落,实际87例.干预组(44例):常规降糖治疗配合在服药、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对照组(43例):常规降糖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随访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护理干预组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入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及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将6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发放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资料;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的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干预有利于调动糖尿病患者主观依从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 mer’s disease,AD)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52例早、中期AD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进行任何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及照顾者进行AD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宣教、心理护理、家居安全、康复训练等遵医行为的家庭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DL为(15.86±3.81)分,SF-36综合评分为(578.3±142.4)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MSE得分为(16.12±2.84)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和总体健康8个维度及综合评分上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AD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调适能力,延缓了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52例早、中期AD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进行任何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及照顾者进行AD疾病知识和护理技能宣教、心理护理、家居安全、康复训练等遵医行为的家庭护理干预。两组患者于预前后分别采用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DL为(15.86±3.81)分,SF-36综合评分为(578.3±142.4)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MSE得分为(16.12±2.84)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继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和总体健康8个维度及综合评分上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AD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调适能力,延缓了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佐治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疗效。方法:将40例IM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降温)、能量合剂、保肝药物等治疗,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5 mg/(kg.次),每12 h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清瘟败毒饮每日1剂,分4次口服,两组疗程均7~14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异型淋巴细胞及肝功能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佐治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患儿与同龄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浆蛋白质组图谱的差异表达,初步探索IM 特异表达或异常表达的血浆“分子标志物”以协助临床诊断。方法 采用双向电泳技术(2-DE)结合质谱技术对IM 患儿与对照组的血浆全蛋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 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IM 患儿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表达蛋白质共有7 个:血色素结合蛋白(Hpx)、VitD3 结合蛋白(DBP)、胎球蛋白A(fetuin A)、C- 反应蛋白(CRP)、载脂蛋白A(Apo A)、结合珠蛋白(HPT)、甲状腺运载蛋白(TTR),其中, HPT 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余蛋白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IM 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表达量的改变均与肝脏的急性损伤有关,提示儿童IM 常伴有肝脏的急性损伤。若对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进一步分析,可望能够找到为IM 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的血浆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麻杏石甘汤加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于本院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方进行治疗的45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的45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后5d、10d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总有效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具有较佳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原发癌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以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多原发癌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2例多原发癌中同时性多原发癌3例,异时性多原发癌9例,行根治性手术10个,非根治性手术2个。多原发癌累及部位主要是女性生殖器官、消化系统及乳腺。结论多原发癌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提高对其认识,及时发现,积极治疗,仍有较好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