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蒙脱石滴眼液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厚度的影响。方法 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12只。A组用15 g·L-1蒙脱石混悬液滴眼,B组用等量PBS滴眼,每天3次。分别在滴眼前和滴眼后1 d、4 d、7 d对2组小鼠进行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检测和角膜荧光素(fluorescein,FL)染色评估,滴眼后7 d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OCTA)进行角膜分区,分别测量2组小鼠不同区域角膜上皮厚度。结果 A组与B组泪液分泌量有差别(F=19.731,P=0.009),A组较B组泪液分泌量低,泪液分泌破坏显著,且2组泪液分泌量的差别有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变大的趋势;滴眼后4 d和7 d,两组泪液分泌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47、5.695,P=0.026、0.009)。A组较B组BUT缩短(F=22.432,P=0.001),泪膜破坏明显,且2组泪膜破坏程度的差别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而有变大的趋势,滴眼后4 d和7 d,两组BU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53、5.695,P=0.024、0.009)。A组较B组角膜FL染色评分增加(F=14.753,P=0.003),角膜上皮细胞损伤明显,且2组角膜FL染色的差别有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变大的趋势,滴眼后4 d和7 d,两组F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36、9.864,P=0.031、0.012)。滴眼后7 d,与B组相比,A组各区域角膜上皮厚度均变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蒙脱石滴眼液会破坏小鼠的泪液分泌功能和泪膜稳定性,并损伤小鼠角膜上皮细胞,使角膜上皮变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西酞普兰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36 只BABL/c 雄性小鼠随 机分为A、B、C 3 组,A 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 组:生理盐水组,以10 mg/kg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C 组:西酞普兰组,以10 mg/kg 腹腔注射西酞普兰。分别在实验第1、4 和7 天时行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 破裂时间(BUT)检测,同时于实验第7 天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取眼球做扫描电镜及HE 染色观察角膜 上皮损伤情况。结果 ① 3 组不同时间点的SIT、BUT、FL 有差异(F =9.749、10.427 和6.752,P =0.008、0.019 和0.032);② 3 组的SIT、BUT、FL 有差异(F =11.234、14.842 和5.337,P =0.002、0.012 和0.029);③ 3 组的 SIT、BUT、FL 变化趋势有差异(F =16.438、11.753 和16.431,P =0.000、0.001 和0.002)。干预后第7 天,3 组 上皮空泡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749,P =0.013)。3 组微绒毛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917, P =0.092)。结论 西酞普兰会损伤小鼠泪膜功能的稳定性,但对角膜上皮细胞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胶羊膜棒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兔干眼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细胞外基质胶羊膜棒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等10种生物活性因子的表达含量加以测定,同时和新鲜泪道纤维蛋白胶羊膜(fresh lacrimal duct amniotic membrane,F-LDAM)、单层泪道纤维蛋白胶羊膜(monolayer lacrimal duct amniotic membrane,M-LDAM)进行对比。此外,利用负荷传感器对比细胞外基质胶泪道纤维蛋白胶羊膜(extracellular matrix lacrimal duct amniotic membrane,ECM-LDAM)与F-LDAM、M-LDAM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并把ECM-LDAM应用于兔干眼症的治疗,术后8周观察实验兔干眼治疗前后荧光染色(fluorescein stain,FL)评分、各时段泪液分泌、FL情况和角膜共焦显微镜下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纤维分支及曲率评分。结果 ECM-LDAM、M-LDAM中EGF、NGF、HGF、TGF-β等10种因子含量均比F-LDAM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ECM-LDAM中EGF、NGF、HGF、TGF-β等10种因子含量明显高于M-LDA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M-LDAM的弹性模量明显低于F-LDAM及M-LDA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CM-LDAM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高于与M-LDAM和F-LDA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发现B组与A组相比FL评分降低,泪液分泌时间延长,角膜共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纤维分支及曲率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M-LDAM作为一种新型安全的泪道修复材料,其丰富的生物活性因子和优越的柔韧性,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兔干眼,营养修复受损的角膜神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黏液腺癌(MBC)与浸润性导管癌(BID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黏液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各10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2组患者的DFS及OS。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DFS及OS的影响因素。 结果MBC组与BIDC组患者的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7,Z=3.567、-8.627,χ2=10.086、17.737;P均<0.050)。共14例失访,其中MBC组3例,BIDC组11例,随访率为93%(186/200)。12例死亡,其中MBC组2例,BIDC组10例。MBC组5年DFS率为91%,BIDC组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5, P=0.006)。MBC组5年OS率为97%,BIDC组为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05)。MBC组的DFS优于BIDC组(HR=0.30,95%CI:0.13~0.69,P=0.004); luminal B型(HER-2阳性)DFS的风险是luminal A型的4.97倍(95%CI:1.71~14.42,P=0.003),HER-2过表达型是luminal A型的6.08倍(95%CI:2.22~16.13, P<0.001);接受改良根治术的患者DFS风险是接受保留乳房手术+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患者的0.36倍(95%CI:0.13~0.99,P=0.047)。MBC组的OS优于BIDC组(HR=0.26,95%CI:0.10~0.63,P=0.003);luminal B型(HER-2阳性)患者的OS风险是luminal A型的6.90倍(95%CI:1.72~27.67,P=0.006), HER-2过表达型患者的OS风险是luminal A型的11.44倍(95%CI:3.13~41.89,P<0.001),三阴性患者的OS风险是luminal A型的6.46倍(95%CI:1.57~26.51,P=0.010);接受改良根治术的患者OS风险是接受保留乳房手术+SLNB患者的0.21倍(95%CI:0.06~0.74,P=0.015)。 结论MBC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BIDC,且生存期较长,与其分子分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利妥昔单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65例PB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效果,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CHOP组[n=41,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与RCHOP组[n=24,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采用门诊复查、电话方式随访,随访至患者死亡或截至2022年1月31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B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65例PBL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57(23,86)岁,肿瘤大小为2.8(0.4,5.3) cm,随访时间为4.3(0.7,21.8)年。两组Ki-67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异(P>0.05)。65例PBL患者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4%、87.9%,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8.2%、79.6%;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率为4.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HOP组和RCH...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