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联合羟基喜树碱(HCPT)二线治疗进展期尤文肉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一线化疗失败的进展期尤文肉瘤患者27例,给予CTX联合HCPT治疗,具体为:CTX 0.6g/m2静推,d1;HCPT 6mg/m2静滴,d1~d5,21天为1周期。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全组患者获CR 2例(7.4%),PR 6例(22.2%),SD 14例(51.9%),PD 5例(18.5%),有效率为29.6%(8/27),疾病控制率为81.5%(22/27)。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脱发。所有患者随访5~24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10个月,中位PFS为7个月;总生存期(OS)为5~18个月,中位OS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8.1%。至2010年11月死亡9例,无化疗相关性死亡,无瘤生存2例,带瘤生存16例。结论进展期尤文肉瘤患者一线化疗失败后用CTX联合HCPT二线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肿瘤进展,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毓婧  何爱娜  姚阳 《癌症进展》2012,10(5):462-465
正1 CD133的结构和功能人CD133(AC133或者prominin-1)是一个由86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其结构中包含一个细胞外区的N-端、5个跨膜结构域、两个细胞外loop环、一个59个氨基酸的细胞内C-端和8个N-糖基化区。CD133预测大小为97 kDa,但实际的糖基化CD133的分子量为120 kDa。CD133基因(PROM1)在所有动物中都是保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最近有多项研究表明,Med19基因参与多种肿瘤的形成,如肺癌、乳腺癌和胃癌等。本研究旨在探讨Med19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对骨肉瘤Saos2细胞株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构建Med19-siRNA及Med19-OE(overexpression)慢病毒载体感染骨肉瘤Saos2细胞,用real time-PCR验证Med19基因的沉默效率及过表达效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BALB/c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转染Med19-siRNA后细胞增殖能力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G0/G1期细胞由(36.93±2.96)%上升至(54.95±2.49)%(P<0.05)。转染Med19-OE后细胞增殖能力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S期细胞由(13.44±0.76)%上升至(16.50±1.67)%(P<0.05)。BALB/c裸鼠移植瘤实验显示,Med19-siRNA组肿瘤体积及体质量均较对照组显著缩小和降低(P<0.05)。结论:Med19基因沉默可显著抑制Saos2细胞体外的增殖能力,并抑制裸鼠Saos2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其抑制增...  相似文献   
4.
成人骨肉瘤52例预后因素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祁伟祥  何爱娜  汤丽娜  沈赞  姚阳 《肿瘤》2011,(9):846-850
目的:探讨与成人骨肉瘤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0年3月共52例成人骨肉瘤患者(≥40岁)的临床资料,并对预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4~119个月。以性别、年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肿瘤部位、肿瘤大小、Enneking外科分期、病理性骨折、手术方式、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这12项因素作为相关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这些因素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52例成人骨肉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95%可信区间:34.1~39.9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6.5%和63.5%。单因素分析显示,成人骨肉瘤的预后与年龄(≤50岁与>50岁)、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80与≤70)、术后辅助化疗次数(≥6次与<6次)和病理性骨折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P=0.015)、术后辅助化疗次数(P=0.004)和病理性骨折(P=0.008)是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结论: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和病理性骨折是影响成人骨肉瘤预后的主要因素,积极的外科治疗和规范的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成人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比较成年大鼠MSCs与乳鼠MSCs移植疗效,初步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取大鼠和乳鼠的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Brdu标记。在结扎冠脉后1-2 h 分别将大鼠MSCs和乳鼠MSCs分点注射到异体大鼠心脏梗死边缘区,6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解剖直测法获得大鼠心功能、心室重构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细胞移植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短于、室壁厚于对照组,重量指数和心室腔都明显小于对照组。组织病理表现细胞移植组心梗区心肌数目多于、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细胞外基质胶原的形成和血管周围胶原沉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心梗区可见Brdu阳性细胞。但大鼠MSCs移植组和乳鼠MSCs移植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以在心梗区定植,减少胶原形成,促进心肌和血管生成,从而延缓心梗后心室重构,提高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成年鼠干细胞移植与乳鼠干细胞移植具有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吡喃阿霉素(pirarubicin,THP)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治疗复发或耐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2月间共收治30例接受吡喃阿霉素为基础两药联合方案治疗的复发或耐药的骨肉瘤患者,每隔2个化疗周期进行疗效评价。研究主要终点为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次要终点为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吡喃阿霉素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治疗,总共接受90个周期化疗,中位2个周期(range 2~7),总有效率(PR+CR)为10%,疾病控制率(CR+PR+SD)为40%。中位PFS期为2月(95%CI:2~12),中位OS期为12月(95%CI:4~26)。最常见的Ⅲ~Ⅳ级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23.3%)和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11.1%)。结论吡喃阿霉素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治疗复发或耐药骨肉瘤患者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蟾毒灵对人骨肉瘤细胞Saos 2和U2OS的化疗增敏作用。方法 采用无毒剂量的蟾毒灵联合不同浓度的阿霉素(0.01、0.1、1.0μg/ml ADM)和顺铂(0.5、1.0、2.0μg/ml DDP)分别作用于Saos-2和U2OS细胞24h,用CCK-8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 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CCK-8法检测显示,蟾毒灵对Saos 2和U2O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无细胞毒剂量(0.005μmol/L)的蟾毒灵可以显著增强不同浓度ADM和DDP 对Saos-2和U2O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q>1.15)。Hoechst 33258染色法显示,蟾毒灵联合DDP或ADM后Saos-2和U2OS细胞的凋亡形态学变化较DDP或ADM单药更显著。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0.005μmol/L蟾毒灵联合1.0μg/ml DDP或2.0μg/ml ADM组Saos-2和U2OS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DDP或ADM单药组(q>1.15,P<0.05)。结论 无毒剂量的蟾毒灵可以增强化疗药物诱导的人骨肉瘤细胞凋亡的能力,具有化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肉瘤组织中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探讨其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其临床意的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骨肉瘤组织及8例瘤旁正常骨组织中XIA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并对骨肉瘤患者进行生存分期,研究XIAP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XIAP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XIAP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明显高于瘤旁正常骨组织的25%,P=0.012。统计学分析显示,XIAP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以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En-neking临床分期有关,Ⅲ期明显高于ⅡB期,P=0.009。生存分析显示,40例ⅡB期患者中高水平表达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短于低水平表达组,P=0.023;而所有患者中(40例ⅡB和10例Ⅲ期)高水平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时间短于低水平表达组,P=0.004。结论:骨肉瘤组织XIAP高水平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它对判断骨肉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大鼠的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BrdU标记。在结扎冠脉后1~2h将细胞直接注射到大鼠心脏梗死边缘区。6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解剖直测法获得大鼠心功能、心室重构和病理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缩短,左室前壁增厚,重量指数减小,长径增加,短轴周长缩短(P<0.05)。组织病理发现细胞移植组心梗区心肌数目增加,胶原形成明显减少,血管周围胶原沉积减少,血管密度上调,并在心梗区见到BrdU阳性细胞。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心梗区定植,促进心肌和血管生成,减少胶原形成,从而延缓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黄毓婧  何爱娜  祁伟祥  孙元珏  沈赞  姚阳 《肿瘤》2012,32(12):1015-1020
目的:比较合并病理性骨折与未合并病理性骨折肢体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11年10月确诊为肢体骨肉瘤的24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病理性骨折分为合并病理性骨折与未合并病理性骨折两组,比较这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病理性骨折组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与未合并病理性骨折相比,合并病理性骨折的肢体骨肉瘤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大(P=0.012),上肢骨肉瘤(P=0.004)以及接受截肢手术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P=0.032),且易出现局部复发(P=0.002)。病理性骨折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未合并病理性骨折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P=0.00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Enneking外科分期、Karnofsky体能状况评分、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影响病理性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Karnofsky体能状况评分、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和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合并病理性骨折的肢体骨肉瘤患者与未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患者相比,肿瘤体积较大,上肢骨肉瘤以及接受截肢手术的比例较高,易出现局部复发,且预后较差。KPS评分、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和远处转移是影响合并病理性骨折的肢体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