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肺癌高转移和低转移细胞株中差异基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人肺癌低转移细胞株SPC-A-1为对照,分析人肺癌高转移细胞株SPC-A-1sci的分子转移机制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寻找肺癌转移的关键基因.方法:应用芯片技术检测人肺癌低转移细胞株SPC-A-1和高转移细胞株SPC-A-1sci的差异基因.采用显著性通路分析和构建信号转导网络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寻找肿瘤转移相关的潜在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结果:与SPC-A-1细胞比较,SPC-A-1sci细胞共有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2 892个,下调表达的差异基因3 248个;上调差异基因参与的显著性信号转导通路共有48条,下调差异基因参与的显著性信号转导通路共65条.网络中的关键基因主要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AKT1、AKT3、PIK3CD( phosphoinositide-3-kinase,catalytic,delta polypeptide)、PIK 3R1 [phosphoinositide-3-kinase 3,regulatory subunit 1 (alpha)]、PIK 3R3、KRA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等.结论:人肺癌高转移细胞株SPC-A-1sci的基因芯片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肺癌转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中等分化的人结肠癌细胞建立小鼠皮下和原位移植瘤模型,以研究中国人种结肠癌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并为结肠癌的防治研究提供有用的实验工具。方法人新鲜结肠癌标本接种于BNX小鼠皮下,体内反复传代,待模型稳定后再转入BALB/c-nu/nu裸小鼠体内继续传代,使之生物学性状保持稳定,从而建立人结肠癌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比较人结肠癌标本在两种不同免疫缺陷动物体内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采用组织块法建立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原位成瘤、生长及转移等情况。组织病理学检测皮下移植瘤与人结肠癌标本的组织学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皮下移植瘤中ESA、CEA、C-erbB-2、P53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瘤的细胞周期,并进行DNA倍体分析。结果通过体内反复传代筛选成功建立了中等分化的人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利用皮下瘤成功建立了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成瘤率达到5/8(62.5%),但肝脏、腹腔、淋巴结等未见明显转移。移植瘤组织切片观察显示肿瘤为腺癌Ⅰ-Ⅱ级,与人结肠癌组织标本相似。免疫组化显示ESA和CEA呈阳性至强阳性表达;C-erbB-2和P53呈阳性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处于G0-G1期的比例为67.50%±5.59%,G2-M期为4.47%±2.31%,S期为28.02%±7.13%,分析DNA倍体为1.74±0.02。结论本实验利用恶性程度较低的中等分化人结肠癌组织成功建立了结肠癌皮下及原位移植瘤模型,该模型生物学特性稳定,保持了人结肠癌标本的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