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小剂量亚砷酸治疗复发性APL1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15例,使用亚砷酸,剂量为每日5mg,持续2小时静脉点滴.出凝血及肝肾功能检查每周1次;外周血计数检查每周2次;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每2周1次.结果2例在治疗早期死亡;进行评估的13例中,11例在第1疗程获得完全缓解(CR率84.6%),2例患者未获缓解.5例出现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临床的应用.方法:收集2010-03~2012-04期间,在我院病理中心明确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25例,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5例中良性6例,交界性4例,恶性15例;各组间结果分析表明,在GISTs中CD 117和CD 34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17在GISTs不同部位、良性、交界性、恶性组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GISIs的鉴别诊断中CD117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未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DU)、胃溃疡(GU),慢性胃炎(CO)患者的胃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γ-IFN)的原位分布,观察其间的差异。方法:选取接受胃镜检查并活检的门诊病人的胃黏膜标本97例进行H.pylori感染的评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4和γ-IFN在胃的原位分布。结果:,γ-IFN、IL-4在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均有表达,IL-4主要分布于固有层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及少量的胃上皮细胞,γIFN布于部分上皮细胞、固有层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HP感染者中DU、CG患者γ-IFN的染色阳性率高于G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Hp感染者IL-4染色阳性率在DU、CG、GU问无差别(P〉0.05)。结论:无论是否存在HP感染,胃黏膜都有IL-4和γ-IFN表达,染色阳性率与是否感染无关;γ-IFN的表达在CG、GU的表达较明显,提示其与CG、GU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实验采用29例正常男性精液,经5%苯胺蓝染色后,对精子核内赖氨酸作定性定量测定,以了解精子核转型和成熟状况。测定结果:光镜计数其赖氨酸阳性率为5%~30%范围内;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得其赖氨酸相对平均含量为10.98±8,32AU*。本实验结果可供临床或后继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尖锐湿疣是由HPV6B/11型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常规病理及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易与假性湿疣相混,而二者治疗方法不同.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外阴湿疣组织中有无HPV感染可确诊,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免疫指标和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道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免疫指标变化和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用胸腺肽100mg/d静滴,合并使用常规化疗方案(包括CHOP、ECACOP方案);对照组,仅使用常规化疗方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0%,对组有效率60%(P>0.05),治疗组治疗后IgG,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sIL-2R均明显主于治疗前(P<0.05),结论:胸腺肽可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间接调节B淋巴细胞功能,上调免疫功能,提高NHL疗效,且无明显副反应,大剂量胸腺肽辅助治疗NHL患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Ph+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行骨髓移植的预后及移植后复发用供体外周血淋巴输注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同基因骨髓移植及移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输注。结果就目前来说,Ph+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移植效果不令人满意,移植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复发率高,免疫治疗对预防和治疗移植后复发具有一定疗效。结论强化诱导缓解药物、改善预处理方案、加强移植后治疗有望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9.
缺铁性贫血对人体的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血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缺乏.其造成的危害漂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正常生理功能不能得以发挥,而造成组织缺氧。组织缺氧是器官水平的损害.其于机体中的表现是通过改变该脏器正常生理功能而产十的虽然贫血往往仅是某一原发疾病的一个全身性人现,但其会付全身各组织器官或多或少地有所影响;其严重程度不仅和贫血严重程度有关,也和贫血产生快慢、代偿机制健全与否、某组织或细胞基础情况和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一、疲劳和行为改变贫血的危害在其初期或轻度时,可为一系列包括神经体液机制在内的代偿措施所掩盖。如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报道 7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后转型情况 ,揭示其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 7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分析以及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测。结果 :7例患者均有 FAB分类的形态学改变 ,其中 2例既有形态学改变 ,又有染色体变化 ;转型发生时间距第一次完全缓解时间 1个月~ 14个月 (平均 6 .33月 ) ;转型后 7例患者对化疗均不敏感。结论 :转型患者对化疗或诱导分化、凋亡治疗均不敏感 ,如能在 CR1 期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灶或发现复合染色体异常或出现新的染色体异常 ,积极采用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 ,可能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