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内毒素的肺内清除与灭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检测正常家兔入、出肺血内毒素含量。家兔肺清除~(51)Cr标记内毒素及观察大鼠先后经过肺注入内毒素的死亡率研究了肺对内毒素的清除与灭活作用。结果表明:正常家兔入肺血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出肺血(P<0.01)。300μg~(51)Cr标记大肠杆菌内毒素一次流经肺循环的肺内清除率为50.31%。静脉注入内毒素组大鼠12及24小时死亡率明显低于动脉注入组(P<0.01和P<0.05)。上述实验结果提示肺可清除循环血中内毒素,内毒素能在肺内灭活。  相似文献   
2.
 厌氧棒状杆菌菌苗(简称菌苗)对多种实验肿瘤有明显的抗癌效应,近来已试用于治疗癌症病人。业已证明巨噬细胞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监护效应细胞之一,肿瘤内巨噬细胞聚集的数量与肿瘤扩散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免疫耐受性是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一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为给临床研究深入开展创造条件。建立能移植成活人体肿瘤的免疫耐受动物模型十分必要。本文用在以往实验研究中发现的一种能促进人体肿瘤原代细胞在体外培养有增殖反应的郑氏植物蛋白,诱导洲40人刚出生二天的BALB/C小鼠,于每只小乳鼠背部皮下注射0.1ml郑氏植物蛋白,在首次注射后的2中末再加强一次,过3周后即成为动物模型。用同样的方法以生理盐水替代植物蛋白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肿瘤移植术。标本肿瘤组织是取自经河北医大第四医院确诊并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在离体后4h内剪成2mm^3左右的小块接种到实验支持动物背部皮下。两周后取移植肿瘤包块内组织再接种于另一只实验小鼠腹腔。目测结果:观察实验组小鼠背部的移植肿瘤块生长情况,发现移植10d后会形成包块,触之发软,于2周后移植肿瘤成活,再移植于另外模型小鼠腹腔传代,其成功率达90%(36/40)。而对照组的移植瘤组织块在2、3周内逐渐缩小消失,移植成功率为零。移植存活瘤的病理学检查:经HE染色镜检可见到呈团状或散在分布的癌细胞,细胞核增大,形态不一,杂,核膜增厚,染色质增多分布不均匀,均肺癌细胞相似。将移植肿瘤组织制备成细胞悬波行FCM(美国FACS,420型)分析,结果显示细胞DNA指数(DI)为1.15-1.23,增殖指数(PI)为22.6%-26.4%,有异倍体存在,是肿瘤细胞的特征。结果表明该植物蛋白有与人肿瘤相关抗原类似的作用,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对人体肿瘤的免疫耐受,使移植瘤成活。本实验初步成功还可能与所选择的动物为刚出生不足两天的乳鼠有关。因为免疫细胞在个体发育早期过程中,对抗原易形成耐受。对成活移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产生、分布以及各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迅速,其中TNFα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产生的,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抗病毒、抗感染、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在临床很多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均可观察到体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植物蛋白是否具有肿瘤抗原活性。方法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测定植物蛋白对正常人和食管癌患者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将131Ⅰ标记植物蛋白免疫兔抗体注射给Lewis肺癌荷瘤小鼠,然后测定不同时段不同单位组织的放射性剂量占注射剂量的百分率(%ID/g)。结果该植物蛋白对食管癌患者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刺激作用。单位肿瘤组织的%ID/g明显高于心、肝、脾、肾、肌肉等组织。结论该植物蛋白具有肿瘤抗原活性,其抗体可望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在大气环境质量的卫生评价中,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和分散度是一项重要指标。目前采用的测定方法多为撞击式分级沉积计重法或光学显微镜粒子计数法。本实验利用高强度相干平行激光光束照射流动的气溶胶微粒子流,测量激光小角散射光谱,判定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和分布状态。整套激光小角散射光谱的测量系统采用FACS420型激光激发荧光细胞分选仪。整机工作条件选择:激光光源采用乙瓦氩离子激光器,激光工作波长488nm,功率450mM,光束直径50μM,光反馈耦合输出稳定度为0.2%。液流系统:外周鞘液采用0.9%氯化  相似文献   
7.
正常及内毒素性休克时胆囊收缩素的肺内清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 ̄(125)标记8肽的胆囊收缩素(CCK一8)和 ̄(51Cr标记兔红细胞一次通过肺循环的方法,研究了正常和内毒素性休克(ES)家兔肺对CCK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ES组肺循环时间延长,心输出量减少,肺对CCK一8的清除率正常组平均为38.95±3.0%,ES组为30.86±6.24%(x+s),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在ES时家兔肺清除CCK减少。  相似文献   
8.
槲皮素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日分别腹腔注射槲皮素50mg/kg体重和槲皮素100mg/kg体重,连续给药5天后,用红细胞粘附花环实验测定了红细胞C3b受体,用^3H-TdR释放实验和^3H-TdR释放实验分别测定了自然杀伤(NK)细胞的杀伤效应和脾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用γ辐射体同位素5—~(125)碘—2′—脱氧尿嘧啶核苷(~(125)IudR)参入分裂的肿瘤细胞的DNA中,测定这种靶细胞的~(125)IudR释放,是肿瘤免疫检验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我们研究了用~(125)IudR标记S—180、HAC、LAC、EAC、Eca109、D—6和Hella细胞的标记条件,并进行了正常和带瘤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细胞毒试验,试验表明:靶细胞的制备对结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试验条件,如肿瘤细胞的种类和来源,细胞浓度,~(125)IudR用量和标记时间等。本文讨论了这些问题,并介绍了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31碘标记的抗植物蛋白抗体(131I-anti-plant protein antibody,131I-APPAb)及其片段[131I-F(ab′)2]在荷瘤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氯胺-T法将131I标记于APPAb及F(ab′)2分子上.成年昆明种小鼠,于前肢根部皮下接种H22肝癌瘤细胞使其荷瘤,随机分组.尾静脉注射131I-APPAb或131I-F(ab′)2 185KBq(0.2ml*每鼠).于注药后12、24和48 h分别处死动物,取血液、心、肝、脾、肾、肌肉和肿瘤组织,用r计数器测量各组织放射性.结果各组织中以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率(%ID*g-1)最高,不同组不同时相131I-F(ab′)2的%ID*g-1均高于131I-APPAb,而且131I-F(ab′)2的摄取速度也较131I-APPAb快,12 h即达到最大值,131I-APPAb则需48 h.肿瘤组织对正常组织的摄取比值(T/NT)在3~6之间.血液中的放射性浓度较高,T/NT比值也低.结论肿瘤组织中131I-APPAb和131I-F(ab′)2的摄取明显高于正常组织,131I-F(ab′)2的摄取速度快,这为肿瘤的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