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环境安全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噪声扰民一直是天津市居民反映强烈的环保热点问题.在12369环保投诉热线中,噪声投诉率一直占总量的50%以上.其中,夏、秋两季噪声污染投诉占全年总量的2/3以上.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政府以3年为周期,滚动制定并实施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既坚持全面推进,又重视在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问题上率先取得突破,带动整体工作的进展,力争到2020年,高水平建成生态天津。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1—2018年黑龙江省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基于国家气象行业标准中水分亏缺指数、≥10℃积温距平指标判识玉米出苗—乳熟期干旱、低温冷害,规定同一站同1年内干旱和低温冷害均有发生为两种灾害复合发生,以数理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分析其温水特征及玉米相对产量变化率。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8年间,研究区玉米出苗-乳熟期干旱和低温冷害复合发生累计110站年,各站发生3~11年,时间上呈减少趋势,1980年代为高发期,1990年代中期以后发生减少,空间上呈西多东少态势,松嫩平原西南部为多发区;玉米出苗-乳熟期干旱和低温冷害复合发生期间的温水特征总体表现为日均温非持续偏低,而呈波动-间隔式偏低,64站年发育期内50%以上时间的日均温较常年偏低,平均低温日数为54.0 d,未出现有效降水量的日数平均多达73.2 d,有效降水量大于0 mm的日数平均仅16.0 d,有效降水量少,88站年不足300 mm,大雨以上等级有效降水频次少,平均仅2.1 d;研究区93.3%站点玉米出苗-乳熟期发生干旱和低温冷害复合灾害年份与未发生复合灾害年份相比,玉米相对产量变化率均为负值,一定程度上表明干旱和...  相似文献   
4.
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监测预测系统——在黑龙江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监测预测系统预测分析了黑龙江省1971-2006年各年热量年型,计算了哈尔滨市1984-2006年玉米抽雄期的冷害发生概率,同时采用以5-9月平均温度和的距平作为低温冷害指标的方法计算了1971-2006年低温冷害的发生状况.结果显示,上述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低温冷害的年份与历史实况基本相符.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有81%的年份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一致,且在低温年玉米抽雄期的冷害发生概率均较大,说明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监测预测系统在黑龙江省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津某再生水景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采用了生态修复处理技术以净化和保持河道水质。本文通过对该生态示范工程运行期间的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为盐碱地区同类型景观河道的建设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了工程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李相颖被孩子们的热情感动了!她看到自己在这堂课上播撒的环保的种子已经深埋在孩子们的心中,并注定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天津,地铁,飞驰的6号线,一位身着蓝色T恤的女孩正埋头翻看着手中厚厚的一叠资料和图片。她叫李相颖,是一名环保志愿者,正在赶往位于天津市南开区楚雄道的华夏小学,要为那里的孩子们上一堂环保教育课。这是她第9次以  相似文献   
7.
近年黑龙江省春旱频繁发生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黑龙江省春旱连年发生,且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受害程度严重的特点.利用30年来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的降水特征,通过降水、春季湿润系数等分析了近几年的春旱情况,总结了近年春旱发生的特点、时空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上减灾、抗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之路上,天津环保人励精图治、精细打磨,逐渐形成了“我是小小生态环境局长”“天津环境文化节”、六五环境日等环保宣传特色品牌活动,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天津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并奠定坚实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近年低温冷害特征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以生长季5-9月平均温度和的距平值作为低温冷害指标的方法,利用黑龙江省79个站点1971-2006年生长季气温及纬度、海拔高度等资料,计算了各站点的一般低温冷害指示值和严重低温冷害指示值,并分析了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1971年以来的36a中出现大范围低温冷害9次;发生低温冷害的频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大部地区在20%~40%之间;低温冷害主要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90年代中期以后的10a中,农区基本没有出现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10.
盐碱地环境下芨芨草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的盐碱化土壤分布广泛,它与荒漠化过程相伴而生,不但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对生物圈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Trin)Nevski)有着耐寒、耐旱、耐盐、根系发达、适应性广,能够涵养水分、改良土壤等特性,因此芨芨草成为在新疆种植的改良盐碱地土壤的可选植物之一。目前,关于芨芨草在改良盐碱土地的过程中,它对改变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有人报道。作者采用稀释平板分离计数法测定了芨芨草不同地块垂直分布的各个土层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初步研究分析了种植芨芨草的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变化的特点,讨论了芨芨草的种植对盐碱地土壤环境的影响。试验表明,种植芨芨草对盐碱地土质的改良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芨芨草种植年限的增加,不但使细菌和放线菌的总数升高,而且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垂直分布表现出向上层移动的趋势,同时出现了真菌。此研究结果为种植芨芨草改良盐碱地土壤环境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