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环境安全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3,他引:25  
铁永波  唐川  周春花 《灾害学》2006,21(1):8-12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是城市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对增强城市灾害管理能力和提高政府部门对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词查法合理地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起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模型。该方法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城市应急能力的定量评价问题,同时,还可以克服主观随意性,从而提高对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为城市安全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WebGIS的城市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洪江  唐川  韩用顺 《灾害学》2006,21(3):10-14
基于WEBGIS的城市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是实现泥石流非工程减灾的重要措施,依托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进行城市泥石流数字减灾WEBGIS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对城市泥石流的减灾与防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系统包括城市环境信息、城市经济信息、泥石流基础信息、泥石流灾害评价、泥石流综合防灾规划、相关论文著作及软件与数据下载七个功能模块,实现了基础信息管理、灾害评价、防灾规划和信息服务等泥石流数字防灾减灾功能,系统依托ARCIMS、JAVA、ARCXML技术进行设计与开发,并在云南东川城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实现了系统本阶段设计目标,表明WebGIS在城市泥石流防减灾方面广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政府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铁永波  唐川  周春花 《灾害学》2005,20(3):21-24
城市是人口、经济密集的地区,城市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抢险救灾必须快速果断,当城市发生灾害时,当地政府部门是抢险救灾的主力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对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成了救灾、减灾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文章探讨了政府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的组成及其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政府部门的灾害应急能力主要从应急反应、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应急信息的发布和应急避难五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泥石流沟谷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铁永波  唐川  周春花 《灾害学》2005,20(4):43-46
泥石流沟谷是一个复杂的地貌系统,有其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文章从系统科学和地貌学的角度出发,运用了能综合表述地貌演化特征的因子-地貌系统信息熵对泥石流沟谷进行危险度评价,研究以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深沟、石羊沟和尼姑拉沟为试点,对各泥石流沟的信息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深沟和石羊沟的地貌信息熵值分别为0.124和0.174,泥石流沟谷正由发育的中年末期向老年期演化;尼古拉沟的信息熵值为0.246,正处于沟谷发育的旺盛时期,计算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杨泰平  唐川  齐信 《灾害学》2009,24(4):68-72,80
通过汶川8.0级地震后对绵阳市安县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和遥感解译,共获得地质灾害点187处。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分布与发震断裂距离、坡度、岩性、水系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在区域上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和沿水系呈线状分布的特点;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与地形坡度有很大的关系,绝大部分的灾害点集中在15°-45°的范围内;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与地形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北部高山地区地质灾害数量明显高于南部平原区;滑坡多发生在千枚岩、泥页岩等软岩中且多为土质滑坡,而岩浆岩等硬岩中多发生崩塌。  相似文献   
6.
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控制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灾害性天气频发,使得山区泥石流危害极为严重.作为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的山区城镇也就成为泥石流危害的主要对象.针对山区城镇泥石流危害特征及风险控制现状,引入地理学中的同心圆理论,探讨了山区城镇泥石流风险控制的"同心圆模式",分析了"同心圆模式"中各风险控制层对灾害风险的控制机制及效应,提出城镇泥石流风险控制应遵循多层防范、逐级降低的思路,研究可为山区城镇的减灾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公众防灾意识的减灾效应 提高公众的安全防范能力 城市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一旦灾害发生,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开展城市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的教育,对城市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很多城市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们的疏忽而引起的.如城市火灾、爆炸等,还有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采地下资源而引起的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等.公众的安全防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很多灾害的发生.但在我国很多城市地区,由于平时接触的灾害防范知识教育和宣传很少,人们缺乏对灾害知识的了解,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城市灾害的潜在威胁,因此对防灾教育及宣传采取置之不理的方式.公共防灾意识的普及能让人们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影响因素及如何避免等,以增加公众的安全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8.
防灾优于救助——重视公众防灾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很多灾害频发的城市,由于公共防灾意识的落后,人们缺乏对灾害的正确认识,很小的灾害也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安全意识的淡薄。公众防灾意识的教育是城市防灾减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城市减灾的基础、是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普及城市公众防灾意识的教育对城市安全与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泥石流易损性评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唐川  张军  周春花  铁永波 《灾害学》2005,20(2):11-17
本文探讨了城市泥石流易损性评价的系统方法,该方法包括:易损体类型划分,易损体数量调查统计,评价模型构建和核算易损体价值等主要内容.目前对地观测技术可以更精确地用于城市泥石流易损性分析,并对城市居民房屋、基础设施和农业用地等进行易损性评价.本研究以美国高分辨率的"快鸟"卫星影象为数据源,完成了研究区的土地覆盖类型遥感解译,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统计和分析工具,完成了研究区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城市泥石流易损性计算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是指山地沟谷一旦发生泥石流后,在堆积区不同地段泛滥成灾的程度或最大威胁程度.本文探讨了泥石流堆积泛滥区危险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划分了四级危险度。应用泥石流二维非恒定流理论建立了危险度评价的数学模型。以云南东川市城区为实例,模拟了100年一遇超标准泥石流泛滥成灾过程,并作出泥石流堆积区的最大流速分布图、最大泥深分布图和危险范围内的危险度分区图.通过数值模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危险度评价结果,提出了该数学模型在减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