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境安全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对牛栏江流域云南段,基于遥感监测所获得的植被覆盖斑块信息,就该地区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景观类型丰富,不同景观类型斑块大小的平均水平,以及斑块密度差异明显;流域内景观受人为干扰较大,说明了流域内生态环境较脆弱。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就影响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讨论。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植物、污水的营养水平、基质、温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评估地下水中溶解组分对制备纳米乳化油的潜在影响,通过人工模拟配制天然地下水开展地下水TDS对制备纳米乳化油稳定性影响的批实验研究.分别采用动态光散和多重光散技术表征TDS影响下纳米乳化油粒径、背散射光通量、光子自由程以及峰厚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此来反映TDS对制备纳米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TDS浓度为300、500和1000 mg·L-1 的情况下,TDS对纳米乳化油稳定性起到正向作用.反映纳米乳化油整体稳定性的TSI随TDS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相较于空白样稳定性分别提高了68.1%、55.6%和14.3%,其中300 mg·L-1 的样品稳定性最好.依据局部TSI、背散射光强度、峰厚度和光子自由程的变化进行局部稳定性分析,识别出纳米乳化油的不稳定性主要受顶部不稳区和底部不稳区的影响.纳米乳化油顶部不稳区的不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为液滴上浮、聚并,具体表现为体积分数增大,液滴粒径增大;而底部不稳区受上浮影响引起的纳米乳化油体积分数减小是其不稳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表明,TDS降低了纳米乳化油的布朗运动速率.相比于空白样,实验设计的TDS(300、500和1000 mg·L-1)对纳米乳化油的上浮现象和液滴的聚并现象起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增大逐渐减弱. 300 mg·L-1的样品对两种不稳定因素分别减轻了88%和87.7%.因此,适宜的地下水TDS可以减弱布朗运动,降低上浮现象和聚并现象,从而对纳米乳化油的稳定性起正向作用,有利于纳米乳化油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5.
爱鸟周活动     
鸟是人类的朋友 ,也深为青少年喜爱。通过丰富多彩的爱鸟活动 ,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鸟类知识 ,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陶冶情操。1.鸟类知识讲座 :请鸟类专家介绍本地的鸟类资源 ,增长学生鸟类知识。2.喂养野鸟 :在冬季野鸟觅食困难 ,可组织学生开展喂养野鸟活动。方法 :在树枝上挂一块木板 ,将饲料放在木板上 ,供野鸟啄食 ,饲料应选当地鸟类喜欢吃的品种。在缺水的地区 ,可以将废旧的罐头筒改为浅盆 ,装满清水供鸟类饮用。3.挂置人工鸟巢 :通过挂置人工鸟巢可以为鸟类提供适宜的繁殖居住条件 ,从而招引益鸟。人工鸟…  相似文献   
6.
滇池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分级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考察沉积物磷对湖泊富营养化贡献时,大量研究涉足无机磷,对有机磷的研究十分薄弱.针对滇池的33个沉积物样品,采用有机磷分级提取方法,将沉积物有机磷分为活性磷、中等活性磷、非活性磷等三种具有不同稳定性的有机磷.结果表明:排除滇池西北部外源污染严重的样品后,沉积物有机磷与总磷有自北向南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有机质与总磷、活性有机磷、中等活性有机磷以及非活性有机磷都表现出了显著相关关系.沉积物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与NaHCO3提取无机磷均显著相关,说明二者具有潜在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8.
清江流域1995-2000年土壤侵蚀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是造成地表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也是我国国土整治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清江流域地处湖北省西南部,严重的土壤侵蚀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1:10地形图和1995年、2000年两期Landsat—TM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在“3S”技术支持下对清江流域的土壤侵蚀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显示,5年来清江流域土壤侵蚀(轻度及轻度以上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共减少10.98km^2,减少了0.06%,但全区土壤侵蚀面积仍占土地总面积的40.70%,说明本区土壤侵蚀仍然十分严重。该区经过近5年的水土保持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强度和极强度土壤侵蚀区治理取得了一定进展,没有进一步恶化,而微度、轻度和中度侵蚀区出现了侵蚀强度增大的现象,说明由于各种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存在,该区的土壤侵蚀仍处于边治理边破坏的状态,虽然整体侵蚀面积在减少,但有些地区的侵蚀强度在加重,若不采取合理措施极可能继续恶化而进一步转化为强度和极强度侵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海南省在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等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与此同时,其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表现出了许多非协调因素。文章立足于协同学、生态经济等理论,构建了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5~2014年统计数据,对海南省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分析和评价,确定了海南省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海南省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及其各子系统协调程度较好,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其整体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中影响微生物空间分布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就影响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讨论。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植物、污水的营养水平、基质、温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