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1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末变法修律制订了一系列民商事法规,有公司律,破产律,商律等。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商部又制订出《商会简明章程二十六条》,随后又制订了《商部接见董事章程》,《商部议派各省商务议员章程》,《商部颁发商会理结讼案格式札》,对商会的有关事务加以规范。这~系列法规构成了我国第一部商会法。  相似文献   
2.
“义利之辨”,主要是假说在道义与利益发生冲突时的主体选择,不同的选择,表明了不同主体的价值观.从法律史学的角度来看,产生这种争论的主要原因是在义与利之间缺乏法律(实质是缺乏发达的民法体系)这一中间环节.中国古代长期的“义利之辨”,表达了主流阶层的义利观,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在民事司法实践中,部分当事人明知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有错误、自身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效司法保护,却放弃了申请再审或提请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权利。这种权利的放弃既可能是真实意思表示,也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检察机关对这类案件若一律提出抗诉既有可能侵犯了当事人的自由处分权,也可能浪费无谓的司法资源。本文试对民行检察监督如何做到既尊重当事人自由处分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意愿,又充分履行民行审判监督职能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当事人自由处分权与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的“冲突”   人民检察院对生效的民事判决、…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比较法学家极为关注的国家之一,它不仅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在西方的压迫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法律在近现代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从日本的传统法律文化着手,介绍了日本移植外来法的过程,进而分析外来法与本土法之间的冲突及其给日本所带来的影响,最后就日本人厌讼谈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奥托曼帝国迫于西方的压力,加上帝国内部的腐朽,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本文首先介绍了奥托曼法律的固有传统;其次,对改革所依据的历史背景与改革进程做了分析;第三,文章就法律改革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最后,文章就奥托曼土耳其移植外国法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确立。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时,对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的归属权的处理便成为核心问题。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为:“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权由国家无偿取得。”对  相似文献   
7.
法社会学是法学与社会学交叉学科。法学家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解释法律现象;社会学家也运用社会学理论来阐述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法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与范围非常广泛。一个世纪以来,法社会学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上一个世纪以来不少法学工作者开始用社会学理论分析、解释法律现象。但是由于中国法社会学的研究起步晚,其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认识上也不完全一致:学者关注理论甚于关注社会现实,理论的研究并没有很好地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甚至相互脱节。因此,要想与世界法社会学家进行对话,推进中国的法社会学研究,还需要学者们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8.
商鞅的法治理论丰富,其积极面与消极面相并存。文章从其积极方面着眼,将商鞅的法治理论分为五个方面,并围绕这五个方面说明我国当今法治建设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借鉴商君法治理论为我们当今法治建设服务具有极大的现实性。最后作者阐明了现代法治与商君所言法治的差异,强调了借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伦理化是中国法律传统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原因很多,本文从经济社会史的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认为中国法律文化伦理化的一个主要根源就在于中国古代经济的自给性、封闭性与经济政策的压抑性。伦理化的法律与这种小农社会的经济形态、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是相适应的。通过与西方宗教伦理的比较,我们可以知道在这种自然经济与经济政策的大背景下是无法诞生权利义务的观念、平等的观念、公平与正义的观念。因此,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必然会走上伦理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纠问式诉讼作为一种诉讼方式在西方历史上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而中世纪是其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无论是诉讼法学界还是外国法律制度史的学界,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一篇详细论述纠问式诉讼问题的论文。如果我们能够就此问题作一个比较详细的研究,勾勒出此种程序的历史发展轨迹,并引起该程序变化的诸多方面的仔细考察,这于诉讼法还是对法律制度史的研究都将是一种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