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1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杨晓虎 《前沿》2013,(4):22-23
网络时代的政治传播正在发生代际变迁,日益呈现出主体专业化、内容多样化、范围立体化、性质复杂化、方式营销化的时代特征。针对于此,对网络不良信息要从前期预警、过程反制和总结善后三个方面着手,逐步构建出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杨晓虎  孟龙 《新东方》2011,(6):47-50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通过"创先争优"活动保持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体的先进性是其阶级属性、执政地位和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必然要求,需要从加强学习、服务人民、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等几个方面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突出民族性、时代性,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首要对象、文化强国为总体目标、“二为双百”为基本原则、和谐为突出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内容、改革创新为基本方略的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4.
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县嘉绒藏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庆“代汝”,又名“骀日”,即“嘉绒年”,这一传统节日在嘉绒地区与汉族的春节和藏历新年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方略开展了多视角、宽领域的研究,主要成果可以概括为转变思路、变革制度和多样举措等三个方面策略,但受研究基础、视域的影响,中国特色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话语体系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6.
国内学术界从内涵、影响、效果提升等方面对网络政治沟通进行了研究,深化和拓宽了政治沟通问题的研究空间,深化了对网络政治的研究,促进了我国政治实践的发展。国内学界要以加强网络政治沟通的本质内涵研究为契机,拓展研究视域,增强实践指向,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政治沟通的话语结构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中产阶层规模的扩张和影响力的渐增,考察他们的集体政治行动,已成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当前,我国中产阶层批判现实的政治态度日益彰显,面对直接利益威胁的街头政治行动开始萌芽,网络"赋权"效应使其政治动员、政治传播能力极大增强。破解我国中产阶层成长中的困境,引导其"稳定器"作用有效发挥,将会有益于社会的"有机团结"。  相似文献   
8.
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国在取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改革共识"流失"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差异化和政治认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凝聚新形势下改革共识的主要困境。中国梦,从其内涵实质看,它将当下建设与宏伟目标相结合、国家进步和个人发展相融合、中国繁荣与世界发展相统一,为深化改革辨清历史方位、指明前进方向、提供力量支撑、赢得国际支持,为凝聚更广泛更深刻的改革共识提供精神力量,有利于团结国人共赴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在积极谋划和推进国家建设中结合具体国情,提出了一系列统筹发展思想。这不仅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也为落实"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的核心关切,是长期以来困扰中美两国、两军正常交往的重大问题,有着战略、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对中美两国双边交往、军事合作和海峡两岸和平发展造成重大现实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