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4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
在已有的各种台湾文学史叙述中 ,浪漫主义的缺席引起一些敏感的学者的思考 ,或分析其原因或搜索其踪迹。本文认为从《文学杂志》到《现代文学》 ,台湾学院派文学对浪漫主义的看法有明显的改变 :从驱逐浪漫到浪漫的回归。在 6 0年代台湾文学场域里 ,《现代文学》杂志所代表的现代主义具有青年次文化运动的特征 ,必然表现出一种青年知识群体特有的浪漫心性 ,一种冲破时代压抑的生命激情。因此 ,台湾现代主义思潮隐含着浪漫主义的精神维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研究视角重读旅美台湾作家聂华苓的华语经典小说《桑青与桃红》。认为此作的离散书写和女性话语方式在华语文学史上占有突出而重要的位置,作品叙述了20世纪华人个体的流离创伤体验,同时拥有国族寓言的反思视域,以人物的历史遭际和人格分裂隐喻从抗战到冷战时期的华人离散境遇和文化政治。女性形象桑青/桃红具有华人文化英雄意味。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构成当代台湾文化思潮的重要部分。20世纪50-60年代台湾知识界对存在主义的引进和研究存在三种取向:情感化认同、学理化辨析和意识形态化的改造。在60年代台湾文化场域中,存在主义进入台湾后与本土青年的世纪末情绪相结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亚文化思潮,与主流思想构成疏离甚至对恃的关系。存在主义与台湾现代派的生命体验和境遇认识相契合,为60年代台湾青年提供了一种理解历史境遇、建构自我认同的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4.
近十余年来,中国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诸多变化中,多元化阐释视域和研究理路的初步呈现尤其值得注意。多元阐释视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研究与跨区域的审视,(2)关注语言转换与文学进程的关系,(3)通过文学叙事进行精神测绘,(4)文学制度、理论、思潮史及报刊杂志研究,(5)史论、文类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