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探讨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方法]将93例患者分为两组,保守治疗组48例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手术组45例行切开复位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长期随访,随访平均20个月。末次随访Neer评分:保守治疗组优17例,良23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3%;手术组优21例,良1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8.89%。两组Neer评分优良率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保守治疗组骨性愈合时间短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断端错位及成角程度较保守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闭合复位治疗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在断端错位和成角程度改善上不如切开复位,但骨折愈合时间较手术治疗明显缩短,且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肩关节功能,保守治疗应作为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桡侧入路克氏针加捆绑带内固定治疗Gart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51例3~14岁的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应用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改良手术组(采用桡侧入路克氏针加捆绑带内固定治疗)和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双侧入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两组。观察两组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周内神经症状发生率、术后2周后肘关节活动范围、术后3个月后肘内翻畸形发生率、骨化性肌炎发生率、术后第二天及拆除内固定后进行肘部正位X线片B角(即Baumann角)度数、总体疗效评价等指标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达临床愈合,肘内翻畸形、神经症状发生率、骨化性肌炎发生率及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肘部正位X线片B角度数、肘关节活动范围、总体疗效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侧入路克氏针加捆绑带内固定治疗Gart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有效改善肘关节活动范围,降低肘内翻畸形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阳健骨汤联合手法复位对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康复效果。方法:选取11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单双分成两组,对照组59例,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制动,并功能锻炼;研究组59例,加用温阳健骨汤,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对疗效、腕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积分等影响性。结果:疗效上,研究组显效率53.85%、总有效率82.7%,对照组显效率63.46%、总有效率88.46%,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χ2=9.688,P=0.023);拆除小夹板后2周在腕关节活动度旋前度、背伸度、掌屈度、桡偏角度、旋后度上显著高于拆除小夹板时(P0.05),拆除小夹板后研究组在以上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在VAS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阳健骨汤联合手法复位能提高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1],其中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超过70%的肱骨近端骨折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因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趋势将逐渐递增,有学者认为在未来的30年里,肱骨近端的发病率可能增加3倍以上[2].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常严重损伤肱骨旋前血管的升支,导致肱骨头的坏死或骨不连[3],此外,高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即使能满意复位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坚强内固定.而随着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出现了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及人工肱骨头置换等多种手术方式.在多种内固定方式选择中,陈明等[4]系统评价了不同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发现人工肱骨头置换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内固定方式.人工肱骨头置换是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得益于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肱骨头假体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为进一步了解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特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黎旭军 《中医正骨》2008,20(3):56-56
肱骨干骨折因治疗失误而致不愈合者临床时有发生,且在四肢骨折中占很大的比例。自1995—2005年,我院先后收治该类病人共72例。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17—78岁,平均45.6岁。车祸伤36例,跌打伤28例,绞伤8例。左侧33例,右侧39例。肱骨上1/3段骨折13例,中1/3段22例,下1/3段37例。开放性骨折27例,闭合性45例。粉碎性骨折42例,斜形11例,横断形19例。合并桡神经损伤5例。伤后至再治疗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17个月,平均7.6个月。  相似文献   
6.
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中较为常见,属近关节骨折,故治疗时不仅要注重骨折的复位,且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更是其康复治疗中重要的一环.1997~2005年,笔者运用皮牵甩肩法并夹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46例,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7%。临床上广泛使用Gartland分型,GartlandⅠ型肱骨髁上骨折仅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即可,而对于GartlandⅡ、GartlandⅢ型骨折很多作者认为如果手术治疗,一旦产生功能障碍是永久性的,而非手术治疗即使产生功能障碍也只是暂时的,故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和小夹板+旋后位石膏托外固定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1例儿童肱骨髁上闭合骨折均予手法复位,其中手术组39例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非手术组42例采用小夹板+旋后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手术组术后有4例患儿出现尺神经损伤症状,3例均自行康复,1例经二次手术探查修复后康复,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5个月。X线片显示两组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非手术组为11.7±2.5周,手术组为10.8±2.0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携带角、肘内翻度数手术组分别为2.2±0.5°和3.5±0.8°,非手术组分别为1.2±0.6°和2.8±0.4°,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Mayo时关节评分,手术组优良率为66.67%,非手术组为78.5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伸直受限度数、屈曲受限度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臂肌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闭合复位后小夹板+旋后位石膏托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交叉克氏针固定风险小,疗效更为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自制三黄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黄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5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采用三黄膏外敷(治疗组)145例,采用万花油治疗(对照组)140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96例,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36例,有效75例,无效14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黄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黎旭军 《中医正骨》2007,19(11):37-38
肩锁关节脱位的传统治疗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对完全性脱位往往不能奏效,因此,一般均需手术治疗〔1〕。我院自1998~2006年采用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117例,现总结对比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7例,男69例,女48例。年龄16~72岁,平均43岁。车祸致伤61例,压伤52例,坠落伤4例。左侧47例,右侧70例。按Allman法〔2〕分类,均为Ⅲ度脱位。合并锁骨骨折7例,肩部皮肤撕脱伤5例,臂丛神经损伤2例。采用螺钉固定32例,张力带固定36例,锁骨钩钢板固定49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0分钟~26天。2治疗方法2.1螺钉固定法本组32例采用螺钉固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