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钢花  张丽  黎世明  黎凯燕 《新中医》2006,38(11):27-28
目的:观察黎氏哮喘方加减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益气祛风活血法组成的黎氏哮喘方加减(由炙麻黄、细辛、桂枝、白芍、苦杏仁、炙甘草、僵蚕、人参叶、五味子、毛冬青、当归、五指毛桃根等组成)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必可酮、美普清、酮替芬等常规西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2组近期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97.22%、96.15%,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各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呼吸峰流速(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用黎氏哮喘方加减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良好的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1 病例简介 患儿,男,3个半月,因反复发热3个月,伴出疹2个月.于2003年6月7日入院.该患儿为足月顺产儿,第2胎,有羊水过少史,出生后皮肤干燥,第10天即开始发热,体温波动在37.4~40℃之间,无咳嗽、流涕及其他异常表现,曾经在当地医院住院3次(最后一次住院为4月中旬),均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曾静滴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利巴韦林及口服过中药、阿莫西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经治疗患儿体温从未退至37℃以下.近2个月面部出现红色疹点.入院时精神差,全身皮肤干燥,体温37.6℃,无咳嗽,无气喘,无鼻塞,大便2天1次,成形.PE:T37.6℃,P125次/分,R42次/分,体重5kg.发育正常,营养较差,全身皮肤薄而干燥,面部可见红色疹点,部分可见渗液,头发稀少而黄细、缺乏光泽,躯干、四肢毳毛缺如,眉毛缺如,睫毛存在, 双眼突出,眼周可见放射性沟纹,上眼睑毛细血管扩张,塌鼻梁,鼻尖小而上翘,嘴唇较厚,颜面下部窄,下颏尖而突出,咽不红,舌面干燥.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肋中下约2cm可扪及,边缘锐利,脾未及,痛觉存在,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父母非近亲结婚,第1胎为女孩,正常,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史.在检查患儿母亲时发现,有2颗锥状尖牙,中间切牙缺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感宁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非急性感染期的作用。方法:将60例RRTI患儿随机分为2组 各30例。治疗组以复感宁(处方:五瓜龙、茯苓、人参叶、太子参、薏苡仁、鸡内金、生甘草、芒果核)治疗,对照组以核酪口服 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停药后随访1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 70.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60.00%,2组比 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候积分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 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体重增加比治疗组为(0.28±0.21)%,对照组为(0.12± 0.0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复感宁治疗RRTI患儿,能明显改善症状,对减少症候积分、增 加体重较核酪口服液更为明显,是治疗RRTI非急性感染期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4.
儿童哮喘非急性发作期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祛风、理血3法基础上的中药综合治疗方案对儿童哮喘非急性发作期轻中度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各60人。西药治疗组采用基础护理 西医治疗;中药辨证组采用基础护理 中药辨证治疗;中药综合组采用基础护理 中药辨证治疗 小儿喘咳液治疗,连续用药2个疗程(共8周)。观察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改变、哮喘发作次数、缺课误工天数、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中药综合组近期疗效与中药辨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西药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综合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试验期间哮喘发作次数、缺课误工天数与中药辨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西药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医疗费用支出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益气祛风理血法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综合治疗方案对治疗哮喘非急性发作期轻中度发作具有良好疗效,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5.
黎氏哮喘方加减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黎氏哮喘方加减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黎氏哮喘方加减及西药常规治疗2周。结果:2组治疗前后日夜间症状评分及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后日夜间症状评分、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黎氏哮喘方加减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良好,与西药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儿喘咳液合苍耳子散对哮喘的疗效及作用的机制。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喘咳液大、中、小剂量组与合方大、中、小剂量组9个组,每组10只,进行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制备,分别用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案,观察各组大鼠症状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水平明显下降,IL-4、ECP水平明显上升,IFN-γ/IL-4比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喘咳液各剂量组及合方各剂量组IFN-γ水平明显上升,IL-4、部分组别ECP水平下降,IFN-γ/IL-4比值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小儿喘咳液合苍耳子散抑制气道炎症的直接作用机制为调整失衡Th1/Th2类细胞因子的比值,降低血清EC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小儿喘咳液是根据广东省名老中医黎炳南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制的中药口服制剂。试从气道炎症学方面探讨本药治疗哮喘的机理。方法 :采用卵蛋白致敏法造模 ,将实验豚鼠分为四组 :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对照组 ,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成分的变化 ,同时对豚鼠肺组织进行切片 ,观察肺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见中药组与对照组有更好的降细胞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分类的作用。豚鼠肺组织切片亦可见中药组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 ,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对气道的浸润明显减少 ,肺泡膈水肿程度较后二者轻。结论 :小儿喘咳液具有治疗气道炎症的作用。且其抗炎效果较氨茶碱好。  相似文献   
8.
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患儿痰液细胞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黎氏哮喘Ⅰ号方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55例5~14岁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轻、中度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组30例,西药组25例,治疗1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在两组中随机选10名患儿在治疗前后运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液,收集痰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中药组的总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0%;西药组的总显效率为76%,总有效率为96%.中、西药组治疗前细胞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分类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而上皮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则相对降低;治疗后中、西药组患儿的细胞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中药组淋巴细胞分类较西药组低(P<0.01).结论:黎氏哮喘Ⅰ号方对治疗,轻、中度发作的哮喘患儿有较好的疗效.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气道的浸润,具有治疗气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总结了岭南名老中医黎炳南教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经验。黎老认为寒湿困脾、脾运失健是小儿秋季腹泻的病机根本 ,因而温化寒湿、健运脾胃是治疗关键 ,故在遣药组方中有以下特点 :强调温运 ,擅用芳化温通之品 ;及时用补涩 ,处处顾护脾胃为本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发病机理、辨证思想等方面阐述了黎炳南教授运用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独特经验:采用先补后攻,扶正与祛邪分开进行,如环序贯,直至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