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慢性肝病进展缓慢,常常得不到患者足够的重视而造成复杂的病情甚至发展为肝衰竭。而肝、脾二脏在中医的生理、病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现代医学研究当中亦被证明二者息息相关。毛德文教授在长期诊治肝病的过程当中,强调了慢性肝病作为肝病的早期发展阶段更应尽早干预。他认为肝脾不和与慢性肝病关系密切,慢性肝病的核心病机是肝脾功能失调,其基本治疗原则为调和肝脾。而调肝理脾法属于中医治疗八大法之“和法”的范畴,其指导下的“培土涵木法”与“抑木扶土法”用于治疗慢性肝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试从调肝理脾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两大方面介绍毛德文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性肝衰竭(CLF)毒热瘀结证的疗效及对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口服茵陈蒿汤配方颗粒,1剂/d;观察组口服解毒化瘀颗粒,10 g/次,3次/d。均连续8周。检测治疗前后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芳香族氨基酸(AAA),支链氨基酸(BCAA),血氨,降钙素(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h17),Th17/Treg,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D-二聚体(D-D)水平。进行治疗前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评分,毒热瘀结证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随访48周记录病死率和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ET,DAO和血氨水平低于对照组,BCAA/AAA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CT,TNF-α,IL-1,IL-6和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reg细胞高于对照组,Th17和Th17/Treg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Bil,ALT,AST和D-D低于对照组,Alb和PTA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hild-Pugh分级评分,MELD评分和毒热瘀结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65%(59/63),高于对照组的79.03%(4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3,P<0.05);在治疗后8周,观察组的病死率为6.35%(4/63),低于对照组的19.35%(1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7,P<0.05);在治疗后16,24,48周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Log-rank检验,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解毒化瘀颗粒治疗CLF毒热瘀结证患者可清除体内毒素,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改善肝功能,减轻病情程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六味醒神颗粒加芒硝保留灌肠对C型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酸碱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77例C型肝性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三组均给予西医综合治疗,A组、B组、C组分别加用乳果糖、大黄煎剂、六味醒神颗粒加芒硝保留灌肠,疗程均为2 w。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苏醒时间、苏醒后数字连接试验(NCT)时间、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氨、血气分析指标、电解质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C、B两组苏醒时间、NCT时间及肝功能改善优于A组,且C组优于B组;C组血氨水平低于A组,但与B组无差异;A、B两组对血气分析、电解质指标水平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C组对酸碱、电解质失衡的修复能力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六味醒神颗粒加芒硝保留灌肠对C型肝性脑病疗效显著,其疗效突出表现在对C型肝性脑病的酸碱、电解质失衡的修复方面,进一步验证了从肺论治肝性脑病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解毒化瘀Ⅱ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将112 例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 解毒化瘀Ⅱ方,2 组疗程均为8 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调节性T 细胞(Treg 细胞)、辅助性T 细胞17(Th17)]和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10、IL-17、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的变化,评价治疗前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慢性肝衰竭联盟-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 (CLIF-CACLF)评分。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T 淋巴细胞CD4+、Treg 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升高 (P<0.05),CD8+、Th17 水平和Th17/Treg 比值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CD4+、Treg 细胞水平和CD4+/ CD8+比值高于对照组,CD8+、Th17 水平和Th17/Treg 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IL-2、 IL-17 和TGF-β1 水平降低,IL-10 水平升高(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IL-2、IL-17 和TGF-β1 低于对照 组,IL-10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两组患者MELD 和CLIF-CACLF 评分均降低(P<0.01),且 治疗后观察组MELD 和CLIF-CACLF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4)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0% (46/51),高于对照组的75.00%(39/52)(χ2=4.125,P<0.05)。结论解毒化瘀Ⅱ方联合西医综合治疗可调节 ACLF 患者免疫功能,促进免疫重建,减轻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肝性脑病(HE)是由肝功能不全和(或)门-体分流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1],是肝硬化、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的严重并发症。笔者曾针对肝衰竭发病机制提出了“毒浊致病”学说,认为肝衰竭的致病因素可归纳为“毒”“瘀”“痰”“虚”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