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闭合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及弧形划囊在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中的优点.方法 45例45只眼采用闭合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及弧形划囊技术施行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21例21只眼采用常规开罐式截囊及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结果 小切口弧形划囊及粘弹剂组术后3天矫正视力≥0.3者占82.1%,1周后占91%,分别大于同期施行的大切口对照组,术中后囊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并发症则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闭合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及弧形划囊术的运用在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中可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确保后囊膜的完整,IOL植入囊袋中,减少IOL植入睫状沟后的并发症,提高了过熟期白内障手术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3.
我院2000年1月~2003年3月对后囊不完整或阙如的无晶状体眼行后房型人工品状体(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PC-IOL)缝线同定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眼科住院病人的内部构成比,为眼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4年眼科住院病人2,165例。运用Stata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眼科住院病人前四位的疾病是:白内障、眼外伤、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在年龄、性别上有明显差异,以30-40岁(14.48-16.08%)、50-60岁(14.99-18.38%)、60-70岁(18.38-21.22%)为主要病源;性别上,男性为60.31-64.17%,女性为35.84-39.69%。结论白内障、眼外伤、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是眼科住院主要病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白内障手术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提出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75例白内障施行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27例(27眼)各种原因造成角膜后弹力层脱离者采用前房内注入平衡液、粘弹剂或空气泡对症处理。结果:分析白内障手术中由于切口的方式、宽度、位置及手术器械的机械性损伤等原因,处理了造成角膜后弹力层不同程度的脱离。结论:术中及早发现和及时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复位,对预防术后的并发症及视力的恢复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白血病在新生儿期极为少见,其中以急性粒细胞型多见,其次为淋巴细胞型和单核细胞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而家族性先天性遗传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国内仅郭漱清报告过1例。现将我院今年收治一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孕母所生双胎亦患此症的病例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眼部症状和体征,为糖尿病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因视物模糊、干涩、眼红、畏光、流泪、复视等眼部不适就诊拟诊2型糖尿病患者88例(136眼),均行眼科检查,并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结果:88例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眼科诊断白内障21例(31眼),视网膜痛变36例(53眼),葡萄膜炎5例(8眼),眼外肌麻痹4例(6眼),视神经病变2例(3眼).屈光不正12例(21眼),干眼症8例(14眼).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可因眼部不适为首发症状而就诊于眼科,临床应高度重视,及时排查,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ICU糖尿病患者高危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在该院ICU接受治疗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60例/组。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但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优势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来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过程中根据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的玻璃体切割术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ARNs患者5例(7只眼)的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47~63岁,平均(55.2±6.5)岁,男女比例3:2。术前已明确伴有视网膜脱离2例(2只眼)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术。抗病毒药物治疗后3例(3只眼)眼部体征加重,未发生视网膜脱离2例(2只眼)接受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术,另1例(1只眼)玻璃体切割术中发现有视网膜脱离,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发作的2例(2只眼)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及外路视网膜光凝。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硅油填充3只眼半年左右均行硅油取出术,视力无改善或下降,有1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术2只眼及后发作的2只眼视网膜均保持附着,视力恢复均超过治疗前。结论 ARNs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若眼部体征仍加重,早期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术可以避免视网膜脱离的发生,视力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16例(16只眼)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囊膜残存的患者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术中采用闭合式后房灌注,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中眼内压维持稳定,未发生眼球塌陷,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的提高,无视力下降者。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是矫正视力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