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环烷烃、环烯烃、双环[n.1.0]烷烃和双环[n.m.1]烷烃的张力与几何参数间的定量关系,得到十个满意的线性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虑到非键的和静电的相互作用、拓朴能和键角的变化,研究N-乙酰基-L-精氨酸-甲酰.胺的空间结构.方法 应用主链在低能构象和侧链在低拓朴能时φ,ψ,χ1,-χ4的全部组合作为初始近似,完成了对分子的优势构象的计算,比较了精氨酸和赖氨酸的构象的可能性.结果 计算获得的N-乙酰基-L-精氨酸-甲酰胺的稳定构象与在已知结构的蛋白质中的精氨酸残基的几何构型相符.结论 精氨酸残基在蛋白质中构象即为精氨酸孤立单肽的优势构象.  相似文献   
3.
丝氨酸蛋白酶催化机制的量子化学研究(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丝氨酸蛋白酶催化机制的量子化学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半经验的 MNDO 法对几个模拟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中心的系统作了研究,发现稳定化能与攻击基团的亲核能力密切相关。活化能的减少估计为9千卡/摩。表明氨键的形成并不能改变底物的形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胸腺肽和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和全方位地寻找其药效基团.方法 用理论构象分析法对胸腺肽的生理活性碎片Arg-Lys-Asp-Val-Tyr和它的[Lys1-Afg2]、 [Glu3]和[Cly3] 3个合成类似物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 val和Tyr的低能结构及已知的优势构象作为该5肽结构变体的起始,当所有残基的主链和支链的旋转角变化时,它的能量降低.结论 分子的可能构象是具有5种不同主链的构象.  相似文献   
6.
发现化学物质可以致癌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1775年Pott发现英国扫烟囱工人的皮肤癌是由于经常接触烟灰而引起的。1915年日本的山极、市川发现煤焦油可以引起皮肤癌,此后,对化学物质致癌的研究在世界上引起了重视。1930年Kennaway发现纯的1,2,5,6—二苯并蒽是一个致癌物质,三年后,从煤焦油中分出了强的致癌物—3,4—苯并蓖。以后许多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虑到N-乙酰基-L-赖氨酸-甲酰胺的非键及静电相互作用、拓扑能、键角的弯曲和氢键,研究了它的空间结构即分析它的主链理论构象.方法当主链的最大构象可能性确定时,侧链的键角和两面角φ,ψ在每一点变化的情况下,用能量低化的方法得到了构象图,评价了主链和侧链的空间的相互制约性.当主链为低能式而侧链具有最大拓朴势时,φ,ψ,χ1-χ5角的所有组合作为初始近似的情况下,计算了分子的优势构象.结果N-乙酰基-L赖氨酸-甲酰胺的稳定构象与赖氨酸残基在蛋白质中的已知结构的几何构型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丝氨酸蛋白酶催化机制的量子化学研究(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并用CNDO/2法分析了以水分子作为Ser-195质子中间受体的质子转移模型系统,表明该系统酰化的活化势垒限制了Ser-195的质子及水分子与His-57的N~(ε_2)用氢键结合的质子,分别同步转移至水分子的氧原子和N~(ε_2)原子上的阶段。指出,在具有以水分子作为中问受体的模型中,在四面体的中间化合物完全形成以前,底物的质子化就开始了,而四面中间体仅形成质子化形式。提出了水分子可能是酰化酶去酰化阶段的亲核剂的假设。  相似文献   
9.
丝氨酸蛋白酶催化机制的量子化学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半经验的MNDO/H法对在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中心形成四面中间体模拟反应的几个系统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催化三联体”各组份对增加丝氨酸羟基反应能力所起的作用。表明His和Asp间形成了强氢键,对降低丝氨酸和底物反应的活化能是重要的。分析了Ser和His、His和Asp间质子位置变化。考虑了底物变形对中间体形成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涉铅企业的监督管理,了解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及卫生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现将该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中的铅两次检测结果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