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分析了清代医家谢星焕《得心集医案》辨治急难证的特点:在辨证方面注重天人合一,善于辨别真假错杂之证,尤长于以脉诊决疑释难,妇科难证多求诸奇经八脉;在治疗方面法度严谨,善于化裁古方,急救方法多变,涌吐、针灸、鼻饲、敷脐等多有采用。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曌 《江苏中医药》2004,25(6):25-2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 6 7例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2组均以严格控制血糖为基础治疗 ,试验组治以四妙勇安汤联合弥可保 ,对照组单用弥可保 ,比较症状积分、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度 (MCV)、腓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CV)和运动传导速度 (MCV)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1 18%、6 9 70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试验组右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右腓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 ;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结论 :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联合应用四妙勇安汤加减与弥可保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规范教学查房在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否探索出一种既符合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又能适应新世纪医疗市场对中医人才多向需求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中医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是否有成效的标志.后期临床教学作为中医教学极具特色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期临床教学关键环节之一--教学查房不仅能使学生感性、系统、深入地认识疾病,而且能将所涉及到的基础和临床知识加以融合.现针对目前各中医药高等教育院校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中教学查房的现状,并结合我院教学查房开展的情况,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查房对后期临床教学质量的影响,作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曌  孙波  蔡雅文  黄熙 《天津中医药》2024,41(2):199-206
[目的] 探究丹参-川芎-红花(丹川红,DCH)及主要吸收成分阿魏酸(FA)对颅脑损伤(TBI)模型大鼠抑郁-心脏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多病发生机制研究。[方法] SD大鼠TBI造模,造模苏醒后给药,24 h后取材。分为空白(Sham)组,模型(Vehicle)组,FA(2 mg/kg)组、DCH(10 g/kg)组。用高尔基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的树突棘密度和树突长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海马、心脏及血清中即刻早期基因(c-Fos)和胃饥饿素(Ghrelin)、心脏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血清五羟色胺(5-HT)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心脏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心脏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凋亡指标半胺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结果] TBI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和长度均下降,治疗后有所恢复;血清炎性因子应激后明显上升,治疗后下降;5-HT应激后显著下降,治疗后上升。应激后显著下降的心脏eNOS水平治疗后升高,显著上升的心脏损伤指标CK-MB和Caspase3水平治疗后下降。c-Fos、Ghrelin在大鼠血清、海马、心脏中具有一致性的表达特征,前者在应激后表达量增高,给药后下降;后者在应激后表达量下降,给药后上升。BDNF在心脑中表现为应激后下降,给药后上升。[结论] TBI后大鼠具有抑郁-心脏损伤的多病表现,DCH和FA均发挥抗抑郁-心脏保护的作用,可能通过调节Ghrelin-BDNF/c-Fos这一共享途径对TBI后抑郁-心脏损伤共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骆天炯  张钟爱  高曌  章金春  王红柳 《中医杂志》2012,53(19):1655-1657
目的 观察加减四妙散对湿热困脾型超重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炎症因子的作用. 方法 超重IGT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饮食运动指导的同时给予加减四妙散口服,对照组仅给予饮食运动指导,共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白介素-6(IL-6)、脂联素(ADP)、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的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积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BMI、FINS和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ADP水平升高(P<0.05).治疗组改善中医症状,降低FBG、FINS、IL-6水平和升高ADP、IAI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加减四妙散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超重IGT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高曌  冉颖卓 《西部中医药》2009,22(12):20-21
目的:观察乌蔹莓软膏外敷对痛风急性关节炎期湿热蕴结型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将6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外敷乌蔹莓软膏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观测指标:急性关节炎期的持续时间和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差值.结果:试验组的急性关节炎期的持续时间和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乌蔹莓软膏外敷可以缩短痛风急性关节炎期湿热蕴结型持续时间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益肾泄浊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及对尿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颖卓  高曌 《陕西中医》2006,27(12):1482-1483
目的:探索益肾泄浊类中药配合西药对临床糖尿病肾病及其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益肾泄浊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丹皮、益母草、制大黄等)治疗本病28例。结果: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肾清利,活血泄浊功效,延缓临床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高曌  张立艳 《陕西中医》2001,22(10):613-614
糖尿病肾病 (简称 DN)一般特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是糖尿病最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DN的病理特点是肾脏高灌注 ,肾小球基底膜 (GBM)和肾小球系膜区为主的细胞外基质 (ECM)积聚。在我国DN约占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ESRF)患者的 5 % ,而且其发病率呈明显的逐年增加趋势。而传统医学在 DN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医家在 DN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上有着不同的认识 ,但久病入络 ,络脉瘀阻 ,“瘀”在 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却是公认的。故叶氏 [1]提出在每个处方中酌情加入活血…  相似文献   
9.
头针配合人迎穴注治疗癫痫失神发作4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江峰  高曌 《陕西中医》2001,22(1):43-44
目的:探索治疗癫痫失神发作的新疗法。方法:针刺头部刺激带(胸 腔区、制痫区)配合人迎穴注地西泮治疗癫痫失神发作45例,同期 用丙戌酸钠治疗35例对照。结果:头针配合人迎穴注组总有效率 82.2%,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57.1%(P<0.05)。提示:头针配合 人迎穴注治疗该病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高曌  骆天炯  叶晨玉 《中草药》2015,46(15):2275-2278
目的观察玉泉丸对气阴两虚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符合西医糖尿病和中医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并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延续原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组给予玉泉丸的中药颗粒剂,每日1次,对照组不予中药治疗,但仍进行相应的随访。疗程28d。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评估中医证候积分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获得的平均血糖水平(MBG)、低血糖的时间百分率(DBLL)、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治疗组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气短懒言、手足心热、自汗、心悸、失眠、舌象的证候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对中医症候的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自汗、心悸、失眠、舌象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AGE和MODD较治疗前减小(P0.05),MAGE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玉泉丸干预可以改善气阴两虚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血糖波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