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医学认为,汗为人体之津液,具有润泽皮肤、调和营卫的作用.而当人体感受外邪或内伤脏腑时,则会发生出汗时间、部位、颜色、汗量等的改变,此种"汗出异常"的症状,被称为"汗证"[1],西医多将其归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汗证又分为自汗、盗汗.《医方考》云:"醒而出汗日自汗,睡而出汗日盗汗.自汗阳虚,盗汗阴虚也".在临床上,自汗、盗汗兼有的患者居多,且无明显诱因发病,病情迁延难愈,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职业性噪声暴露水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探讨噪声与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高温、有害气体)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法,收集安徽省某特大型化工企业2014―2018年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根据噪声暴露评估情况将研究人群分为高暴露组(≥80 dB(A))、中暴露组(70~79 dB(A))和低暴露组(< 70 dB(A));参考高温作业分级标准,对环境温度进行分级(I~IV级)。应用SPSS 23.0软件,采用χ2检验比较作业人员吸烟、饮酒、规律运动等因素在不同暴露组的构成,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暴露与效应关系。   结果   与低暴露组相比,暴露于≥80 dB(A)和70~79 dB(A)的职业噪声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其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1.85(95%CI:1.36~2.52)和1.29(95%CI:1.03~1.60)。暴露于≥80 dB(A)的职业噪声会增加心电图异常的发生风险(HR=1.31,95% CI:1.06~1.63)。共同暴露于高温和≥80 dB(A)职业噪声,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HR=8.98,95% CI:3.25~24.86)。   结论   职业性噪声暴露可增加职业人群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的发生风险,且职业性噪声与高温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或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100例,A组使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B组使用阿司匹林和蚓激酶,对照组C组只用阿司匹林,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及应激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0.9%,B组总有效率为92.0%,C组总有效率为64.0%,B组优于A组,A、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临床治疗前血浆黏度比、纤维蛋白原和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B组临床治疗后前血浆黏度比、纤维蛋白原和PT水平均显著优于 C组,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系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B组使用药物治疗后病症消失的时间和患者平均治疗的时间均显著少于C组患者所用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蚓激酶或阿托伐他汀配合阿司匹林是较为理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方法,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探讨止嗽散合三拗汤对百日咳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诊治的百日咳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治疗时间2周,观察患儿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NF-γ)、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内毒素(endotoxin, ETX)、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变化。结果 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痉挛性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血清IL-2、IL-4、IL-6、TNF-α、INF-γ水平,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介素(IL)-17、IL-23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内科收治的新生儿HIE患儿87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改良的Sarnat标准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并将患儿分为轻-中度组(n=52)和重度组(n=35);另选择同期本院正常足月新生儿8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新生儿入组1 d内血清IGF-1、IL-17、IL-23水平;新生儿HIE患儿血清IGF-1、IL-17、IL-23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清IGF-1、IL-17、IL-23水平及三者联合对新生儿HIE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轻-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IGF-1水平低于轻-中度组,血清IL-17、IL-23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HIE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_(s)=-0.572,P<0.001),血清IL-17、IL-23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_(s)值分别为0.511、0.558,P值均<0.05)。87例患儿中,预后不良23例。预后良好患儿血清IGF-1水平高于预后不良患儿,血清IL-17、IL-23水平低于预后不良患儿(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三者联合预测HIE患儿预后的AUC为0.895,分别大于血清IGF-1(AUC=0.785)、IL-17(AUC=0.655)、IL-23(AUC=0.710)水平单独预测HIE患儿预后的AUC(P<0.05)。结论血清IGF-1水平新生儿HIE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血清IL-17、IL-23水平与新生儿HIE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三者联合对新生儿HIE患儿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背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经临床综合对症治疗后仍有大部分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可诱导脑部受损病灶血管新生,保护受损神经组织,其水平变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近期运动、行为神经发育具有一定影响.目的 探讨入院后1 d IGF...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阴阳两通"疗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标准的21例经尿流动力学检查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3例,年龄35-60岁,病程3-13个月,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其中,8例患者已行导尿,采用"阴阳两通"疗法.结果:3疗程后共有15例患者可自行排尿,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明显好转,其中3例患者在治疗4疗程后不能自行排尿.结论:"阴阳两通"疗法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白介素-18(IL-18)、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于本院接受诊治且随访至2022年4月的96例HS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甲泼尼龙治疗治疗,观察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白介素18(IL-18)、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并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有无复发或并发紫癜性肾炎分为预后不良组(n=28)与预后良好组(n=68),对比D-D、FIB、IL-18、IGF-1不同水平的复发率、紫癜性肾炎发生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D、FIB、IL-18、IGF-1对HSP患儿预后影响;采用ROC曲线分析D-D、FIB、IL-18、IGF-1的预测效能。结果 96例HSP患儿的总有效率81.26%,且治疗后D-D、FIB、IL-18、IGF-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随访6个月,紫癜性肾炎发生率13.54%、复发率15.63%。预后不良组治疗前、治疗后D-D、FIB...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