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穴位电刺激对卒中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手术组26只。手术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假手术组仅作颈动脉分离,不进行造模。大鼠完全清醒后,按照Zea Longa评分法将手术组1-3分大鼠随机纳入模型组和治疗组。造模后1d对治疗组大鼠神庭、百会穴施以连续2周的电针治疗。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只固定时间抓取,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认知功能,取大鼠脑组织检测脑组织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q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PI3k、Akt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治疗组和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依次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依次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依次增加,脑组织含水量依次减少,脑组织SOD含量依次增高,MDA含量依次降低(P<0.05);治疗组PI3k、Ak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结论 百会、神庭电针干预可改善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缓解脑水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脑组织SOD活性,减轻脑组织MDA蓄积,上调PI3k/Akt通路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穴位电刺激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6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治疗组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法建立卒中后抑郁模型,假手术组仅作颈动脉分离,不进行造模。治疗组于造模结束后1天对百会、内关、大椎、太冲进行电刺激治疗,每次干预15min,每天1次,连续干预21天。于造模结束后及干预21天后对各组大鼠进行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糖水消耗实验和敞箱实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环磷腺普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P<0.05),糖水消耗百分比、敞箱实验水平与垂直运动评分降低(P<0.05),提示模型构建成功。经穴位电刺激干预后,模型组、治疗组、假手术组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依次降低,糖水消耗百分比、敞箱实验水平与垂直运动评分依次增高,血清5-HT、BDNF含量依次增高,海马组织BDNF、TrkB、CREBmRNA表达水平依次增高(P<0.05)。结论 穴位电刺激可改善卒中后大鼠抑郁样行为、提高神经递质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REB/BDNF/TrkB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