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肥胖型NAFL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调整饮食、适量运动的基础上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患者体重指数、腰臀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和普通针刺均可降低肥胖型NAFL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电针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2.
胰源性糖尿病是一种继发于胰腺外分泌疾病的糖尿病,2014年被美国糖尿病学会正式提出,其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胰腺炎,其次是胰腺癌。目前该病的临床误诊率极高,且胰源性糖尿病患者相较于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死亡和再入院风险。因此,充分了解、并早期正确识别及诊断胰源型糖尿病,对降低该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总结了继发于胰腺炎及胰腺癌的胰源性糖尿病的可能发病机制、诊治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吴茱萸槟榔汤加减穴位贴敷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17例患者采用SAS软件生成,随机分为对照组(107例)和观察组(110例)。基础治疗,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次,2次/d,饭前半小时口服;枸橼酸铋钾片,2片/次,2次/d,饭前半小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 0 g/次,2次/d,饭后即服,二维呋喃唑酮片,1片/次,2次/d,饭后即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次,3次/d,口服;连续服用2周。观察组采用吴茱萸槟榔汤加减贴敷中脘、胃俞、膈俞、神阙、脾俞等穴位,持续6 h/d,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模拟药物贴敷同样穴位。两组连续治疗2周。进行治疗前后胃脘痞满、胃脘疼痛等消化不良症状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胃动素、胃泌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随访1个月后复查胃镜和幽门螺杆菌(Hp)检测;记录两组患者穴位贴敷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胃镜疗效优于对照组(Z=2. 015,P 0. 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Z=2. 663,P 0. 01);观察组胃脘痞满、胃脘疼痛、食后腹胀、早饱、纳呆、呃逆、泛酸、暖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Hp阴转率为93. 64%,高于对照组的84. 11%(χ2=5. 002,P 0. 05);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6例患者出现轻度红斑、瘙痒,作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采用吴茱萸槟榔汤加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CNAG患者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促使HP阴转,提高临床疗效,并能调节胃肠激素和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起到保护胃黏膜,改善胃肠功能的作用,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等三大方面进行综述,分别阐述了中药复方、中成药、非药物疗法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痛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内服外用的中医疗法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5.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采用情境导入、病例导入、比较导入、谜语导入、复习导入等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思路,为培养其临床思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隐匿,患病率高,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通过多形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普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心理疏导等,建立完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个体健康管理档案,提高防控意识;配合膳食指导、调畅情志及采用中医药多种措施进行早期干预,阻止或延缓NAFLD的进一步演变。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捷  顾亚娇 《中国针灸》2009,29(12):970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中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差异.方法:将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高病毒载量组(A组)、西药高病毒载量组(B组)、中西医低病毒载量组(C组)及西药低病毒载量组(D组).A组采用针刺、中药汤剂联合贺普丁片口服治疗,穴取肝俞、期门、三阴交等;B组采用口服肝泰乐片联合贺普丁片治疗;C组采用针刺、中药汤剂治疗,穴取肝俞、期门、太溪等;D组采用肝泰乐片口服治疗.各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B组(70.0%);C组(95.0%)优于D组(65.0%).A、B两组高病毒载量患者治疗后的HBV-DNA转阴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低病毒载量患者治疗后的HBV-DNA转阴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西药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笔者运用脐火疗法治疗阴黄(乙肝肝硬化)患者1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为2010年1月—2011年l月临床确诊乙肝肝硬化住院病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0~72岁,平均45.5岁;病程最短5年,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转录因子-κB(NF-κB)、热休克蛋白60(HSP60)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血清TGF-β1、NF-κB、HSP60水平,不同感染程度Hp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血清TGF-β1、NF-κB、HSP60水平,探讨血清TGF-β1、NF-κB、HSP60水平与老年胃癌患者Hp感染的关系及三者对老年胃癌患者Hp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老年胃癌患者血清TGF-β1、NF-κB、HSP60水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不同Hp感染程度患者血清TGF-β1、NF-κB、HSP60水平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且随Hp感染程度的增加,血清TGF-β1、NF-κB、HSP60水平也随之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随着血清TGF-β1、NF-κB、HSP60水平升高,老年胃癌患者Hp感染风险逐渐升高(P均<0.05)。血清TGF-β1、NF-κB、HSP60水平联合预测老年胃癌患者Hp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大于各指标单一预测的0.805、0.761、0.816,联合预测的最佳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1.43%、86.67%。结论老年胃癌患者血清TGF-β1、NF-κB、HSP60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且各指标表达水平与患者Hp感染呈正相关,通过检测各指标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Hp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穴位埋线加普伐他汀钠片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普伐他汀钠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脂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穴位埋线加普伐他汀钠片组升高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5%。结论穴位埋线加普伐他汀钠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血脂有较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