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胎毒理论是中医儿科学对某些疾病病因的独特认识。运用传统文献整理方法对中医儿科胎毒理论源流进行梳理,认为其在宋之前开始萌芽,此时尚处于胎病理论阶段,认识到小儿尤其是新生儿诸多疾病的病因是在胎儿时期获得的,与患儿母亲胎孕时期养护及饮食不当相关,防治上注重清热解毒;宋金元时期明确提出胎毒为诸多儿科疾病的病因,并出现了胎毒医案的记载;明清时期渐趋成熟,认为胎儿形成前或胎儿期,由于父母嗜食辛辣甘肥,或五志过极化火,或房事过度,或孕母感受寒热之邪,形成胎毒内蕴,导致小儿出生后罹患鹅口疮、重舌、木舌等口腔疾病,虫疖、流丹、湿疹、痈疖等皮肤疾病,胎黄、胎惊等新生儿疾病以及麻、痘等传染性疾病,防治方法上注重辨证祛胎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健脾和胃贴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山白消食合剂,治疗组予健脾和胃贴敷脐,建立临床观察表,用药前详细记录患儿治疗前的症状、体征,然后分别给药治疗14天,治疗结束后记录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观察结束后,并对各项量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健脾和胃贴在改善患儿食欲、面色、精神、大便、体重方面优于山白消食合剂,治疗组各项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和胃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确切疗效,验证了中医中药贴敷在改善患儿症状及缩短疗程方面的优势,是治疗厌食症的有效外治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抽动障碍中运动抽动症状及抽动严重程度与脊柱侧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7~11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确诊为抽动障碍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有无颈肩、躯干抽动症状分为颈肩躯干抽动组40例和无颈肩躯干抽动组20例。筛选后行站立位脊柱X线正侧位检查,分析脊柱侧弯与颈肩、躯干抽动症状和抽动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1)颈肩躯干抽动组脊柱侧弯26例(65%),无脊柱侧弯14例(35%);无颈肩躯干抽动组脊柱侧弯5例(25%),无脊柱侧弯15例(75%),两组有无脊柱侧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脊柱侧弯角度对抽动严重程度的影响存在着统计学差异(OR=1.16,95%CI 1.04~1.30,P=0.01)。结论 脊柱侧弯与颈肩、躯干抽动症状有关,且脊柱侧弯角度与抽动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和法调节寒热,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黄连汤治疗CNAG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正常组10只和CNAG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化学刺激结合饥饱失常诱导CNAG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5个组,分别为模型组、荆花胃康丸治疗组、黄连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荆花胃康丸治疗组(0. 04 g·kg~(-1)),黄连汤高、中、低剂量组(11. 00,5. 48,2. 74 g·kg~(-1)),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周后收集样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免疫组化(IHC)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其抑制蛋白受体(IκBα)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IκBα,NF-κB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黏膜受损,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血清炎性因子显著升高,胃组织IκBα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NF-κB mRNA,蛋白表达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清炎性因子下降,胃组织IκBαmRNA表达上调,IκBα蛋白增高,NF-κB mRNA表达下调,NF-κB蛋白降低,其中以荆花胃康丸治疗组及黄连汤高剂量组改善最明显(P 0. 05,P 0. 01)。结论:基于和法调节寒热黄连汤能够有效改善CNAG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其作用机制与上调IκBαmRNA,增加胃黏膜IκBα蛋白表达,下调NF-κB mRNA,降低NF-κ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阳明病肠胃实热积聚以承气汤攻下热结,但仲景又因何另立三条急下证呢?与其他诸条大承气汤证有何不同?缘何未用小承气汤试之?缘何不配伍补阴生津药物?本文将从阳明三急下证的脉证病机、方药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1从脉证病机探讨"阳明三急下证",见于《伤寒论·阳明病篇》(252)、(253)、(254)3条,仲景主从火热邪实、阴津欲竭病变方面,论述了阳明实热病证的辨治,具体言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