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氧化应急产物、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产物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丙二醛(MD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1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或伴软斑块形成患者,按颈内-中膜厚度(IMT)或斑块形成分为单纯IMT增厚组(A组,71例)、单发斑块形成组(B组,69例)、多发斑块形成组(C组,73例)。另外选择IMT正常健康组(D组)70名。观察各组hs—CRP、OX—LDL、MD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随IMT增厚及宽块的增加,hs—CRP、OX—LDL、MDA浓度逐渐升高(P〈0.05或P〈0.01)。结论OX—LDL、MDA、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肾性高血压的患者逐年增加。控制血压、延缓肾脏病的发展,已成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关键措施之一。近年我们应用中医温阳活血利水法控制血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肾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产物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丙二醛(MD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1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或伴软斑块形成患者,按颈内-中膜厚度(IMT)或斑块形成分为单纯IMT增厚组(A组,71例)、单发斑块形成组(B组,69例)、多发斑块形成组(C组,73例)。另外选择IMT正常健康组(D组)70名。观察各组hs—CRP、OX—LDL、MD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随IMT增厚及宽块的增加,hs—CRP、OX—LDL、MDA浓度逐渐升高(P〈0.05或P〈0.01)。结论OX—LDL、MDA、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0岁以上人群多发,病程呈进行性进展,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和影响。2006—02-2008—08,我们应用清心化痰汤治疗PD25例,观察其对脑电图的改善作用,并与正常组2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氧化应激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氧化应激产物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1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6例予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洛伐他汀胶囊口服;治疗组107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口服。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OX-LDL含量及高效液相色谱硫代巴比妥酸法(HPLC-TBA)检测MDA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OX-LDL及MDA含量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下降(P0.01,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具有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氧化应激产物OX-LDL、MDA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与西药从络论治白塞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9例,根据不同分期辨证口服中药,对照组38例,用a-2b干扰素注射治疗,3月评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7.3%,对照组总有效率44.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从络论治白塞氏病疗效确切,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扩张型心肌病是世界性疑难病症,如何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目前对该病研究的主要方向。2007-04—2011-09,我们打破传统中医辨证,以心络亏虚、浊毒瘀阻心络为主辨证,采用荣心络、化浊毒、祛瘀血的治疗法则,应用菖蒲芪丹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2例,并与芪参益气滴丸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8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4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且部分指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逆转CHF患者左室重构,并能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扩张型心肌病是世界性疑难病症,因病因未明尚无特效疗法。揭示扩心病发病机理,提高该病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是目前的重要方向。特别是中医中药,存在很大的潜力和广阔前景。1传统的中医辨证本病多属于中医"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传统中医辨证认为其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传入于脉,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致心脉痹阻,血脉不畅,血行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菖蒲芪丹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4月-2008年9月我科住院或门诊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经休息、限盐及吸氧,常规应用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等治疗2周以上,病情不缓解或加重者.在原治疗基础上通过中医辨证采用荣心络,化浊毒,祛瘀血的治疗法则,给予菖蒲芪丹汤,连续应用2个月.治疗期间监测患者心率、尿量、心脏大小、心脏X线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压的变化.结果 经过中医辨证治疗,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15例.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率及呼吸频率明显减低;尿量增加,心胸比例缩小,LVEDD 与 LVESD 均明显缩小,LVEF明显提高,血压无明显变化.患者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菖蒲芪丹汤用于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