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88年度拉斯克(Lasker)基础医学奖授予两位分予生物学家——科罗拉多大学的Thornas Cech和麻省理工学院的Phfllip Sharp。Cech的主要贡献是发现多聚核糖核苷酸具有酶的作用。Sharp的工作则阐明了DNA分子中基因是如何被非编码顺序分隔以及这些非编码顺序又如阿在转录后被RNA剪切掉的。  相似文献   
2.
睾丸扭转常误诊为睾丸炎及嵌顿性疝,从而导致睾丸坏死或不可逆性睾丸萎缩。199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小儿睾丸扭转12例,并对全部病例进行1~6年的随访。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许多中、小型医院,特别是门诊及个体诊所,由于追求即刻症状的缓解滥用皮质激素的现象甚为广泛,常引起一些比较明显的副作用,笔者就近年所遇到的几例典型患者的情况作以归纳,进行简略分析。(1)患者女,54岁,原患有高血压病。近因左侧前额部剧疼就诊,查体可见到皮肤损害,诊断为带状疱疹,随给予DXM5mg 50%GS20ml静推,pred10mg,每日3次口服及中药处理,口服2次后,于当日夜间11时出现血便,至次日晨7时约20余次,量不多,化验大便为鲜血便,无脓、白细胞,血Hb128g/L,WBC126×109/L,肝肾功能正常。血压升高为150/110m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药物配合手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药配合手法组与西药组各6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根据关节疼痛指数、活动度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实验室指标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中西药物配合手法组与西药组相比,患者病情改善更明显,Ⅰ级、Ⅱ级患者增多,Ⅲ级、Ⅳ级患者减少。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3%,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药物配合手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外科手术学是培养医学生外科基本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其实践性强、内容多而零散,给通过考核了解学生掌握外科基本技能的程度带来许多不便。我们通过多年的探索、总结,逐步建立了外科手术学考核制度,制订了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及保障措施。现介绍如下:一、建立考核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我院手术学考核制度的建立,经过两个阶段。在过去手术学教学中,由于课程结束后无考核,不能及时了解教学质量。虽然学生对手术学大多感兴趣,但其认真、刻苦程度并不十分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从临床实习检查来看,半数左右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门冬联合补充钙剂对燃煤型氟中毒大鼠外科实验部分脑组织切除模型学习记忆能力及脑保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大鼠8只。对照组大鼠喂养基础饲料,给予等量蒸馏水;模型组喂养含氟量为50 mg/kg饲料,给予等量蒸馏水;低剂量组给予3 g/kg天门冬;中剂量组给予6 g/kg天门冬;高剂量组给予12 g/kg天门冬。其中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补充钙剂。各组均为每日1次,灌胃,连续90 d。采用Morris水迷宫学习记忆试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游泳百分比下降、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下降、脑组织MDA含量升高而SOD含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游泳百分比增加、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脑组织MDA含量降低而SOD含量升高(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游泳百分比增加、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脑组织MDA含量降低而SOD含量升高(P<0.05);与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游泳百分比增加、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脑组织MDA含量降低而SOD含量升高(P<0.05)。结论天门冬联合补充钙剂可改善燃煤型氟中毒大鼠外科实验部分脑组织切除模型学习记忆能力,及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漏斗胸-胸骨肋骨“V”形截骨治疗的手术效果,并对比传统方法进行评估。方法23倒先天性漏斗胸行胸骨肋骨“V”形截骨术。结果:所有23例患者术后胸壁外观及评价指标(漏斗容积;漏斗指数;胸脊间隙及病儿的自觉症状等)满意。随访3~5a,远期效果良好。结论:胸骨肋骨“V”形截骨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特别适合3~7岁的儿童。  相似文献   
8.
男, 1岁, 2022年1月发现肝功能不全1个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入院观察治疗, 体格检查为精神体征可, 反应体征可, 咽内无任何充血, 心肺功未查到及有明显的阳性体征, 无明显压痛、反跳痛, 肠鸣音均可, 神经系统症状未查明及未有明显精神异常, 无恶心、呕吐, 面部皮肤及头发呈白色;胎儿生化检查发现谷草转氨酶(aspartatetransaminase, AST)为252.8 U/L(参考值21~80 U/L), 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608.8 U/L(参考值8~71 U/L)均明显升高,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肝右叶体积略增大。胸腹CT提示:獭尾肝、腹主动脉旁及肠系膜根部多发小淋巴结。父母系非近亲婚配, 否认有其家族性的遗传病史。本研究通过了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1)GSFY伦审65号], 患儿监护人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抽取患儿血液样及患者父母外周血样本3 mL, 进行基因测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