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证候分布以血瘀证最为多见,与老年人相比,中青年血瘀证的发生率更高。本研究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进行拓展,首次运用动脉弹性和血管内皮功能检测联合载脂蛋白比值诊断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旨在为早期发现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提供新思路,也可为优化补充冠心病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提供参考。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肱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血管舒张功能(FMD)联合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与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住院治疗的中青年(<50岁)冠心病患者,并根据《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收集患者首次冠状动脉造影前的ABI、baPWV、FMD和apoB/apoA-1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预测价值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中青年冠心病患者206例,其中血瘀证组127例,非血瘀证组7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口服中成药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NKI、CSPD、CCD、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并通过手动筛选补漏文献,筛选口服中成药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HF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5.1.0手册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利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301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中成药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能进一步提高CHF患者的治疗后总有效率[RR=1.23,95%CI(1.16,1.30),P<0.001]、增加6 min步行距离[MD=53.04,95%CI(33.43,72.64),P<0.001]、提高射血分数[MD=6.67,95%CI(5.15,8.19),P<0.001]、提高每搏输出量[MD=7.56,95%CI(3.94,11.18),P<0.001]、减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D=-3.68,95%CI(-4.57,-2.78),P&...  相似文献   
3.
陶诗怡  张兰鑫  刘果 《环球中医药》2020,13(7):1217-1220
清代温病名家王孟英十分重视饮食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饮食专著《随息居饮食谱》便充分体现出其“人以食为养,而饮食失宜,或以害身命”及“食应知味”的食疗观。本文主要从该书写作背景、王孟英学术流派及清代饮食风格对食疗的影响和瓜果的性味特点、功能主治及配伍方式等多方面总结《随息居饮食谱·果食类》篇目所载瓜果在食疗方面的特点,并结合王孟英其余著作进行探究,以期更恰当地将瓜果食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采用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的侵入性治疗策略能否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ISCHEMIA研究显示,在服用药物和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侵入性治疗并不能进一步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而对有胸痛的患者,侵入性治疗可以改善其症状,但症状较轻者获益不明显.该结论在指导现代医学临床决策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文献统计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数据库,收集中药治疗CMVD相关文献,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和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中药汤剂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图分析和聚类分析,并构建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交集靶点-通路图。结果:纳入文献184篇,共涉及中药汤剂70首,包括中药132味、中成药41种、注射剂13种。常用中药汤剂包括血府逐瘀汤、二陈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常用口服中成药包括通心络胶囊、麝香保心丸等,常用中药注射剂包括丹红注射液等。中药汤剂中高频用药包括川芎、当归、丹参、柴胡、甘草等34味,功效可归为补虚、理气、解表、活血化瘀等18类,药味多甘、辛、苦,药性多温、平,多归肝、脾、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0组关联规则,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7个聚类方。共收集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14个,核心药物组合-CMVD交集靶点29个,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得到10条主要信号通路。结论:中医药治疗CMVD以气血为要,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散结的同时辅以益气通阳扶正是其主要治则治法。核心药物组合可能通过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PRKACA)、雌激素受体(ER)1、热激蛋白90 α家族A成员1(HSP90AA1)或核受体辅激活物1(NCOA1)等靶点,借助癌症、雌激素信号、甲状腺激素信号等通路达到治疗CMVD的目的,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CMV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清代医家中药露剂应用规律。方法运用第5版《中华医典》筛选出清代与露剂相关的论述与医案,对含药露方剂中的药物进行名称标准化处理,统计分析药露的四气、五味、归经,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方剂中除药露以外的其他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进行分析,以药露使用频次为依据,对方剂中出现频次最高的3种露剂所在方剂分别通过关联规则、药物关系及聚类分析(k-means算法与回归模型相结合)等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263条相关论述与医案,603首方剂,涉及药露79味,共计频次770次,居于前5的分别为枇杷叶露、金银花露、蔷薇露、莲花露、佛手露;制成露剂的中药四气分布以寒最多,平、温次之,五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主要在肺,其次在胃、脾、肝、心、肾等。方剂中其他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分布与药露大致一致,功效以清热最多,其次为补虚、化痰止咳平喘、利水渗湿、解表等。603首方剂中出现频次最高的3种露剂,即枇杷叶露、金银花露、蔷薇露,其所在方剂的关联规则、药物关系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枇杷叶露与贝母、杏仁、桑叶、竹茹,金银花露与连翘、甘草、犀角、玄参、羚羊角、滑石、石斛、贝母,蔷薇露与甘草、滑石、石斛、桑叶、半夏关联性极高,置信度均为1。结论清代医家所用药露性味多甘寒、归肺经,与所在方剂其他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相似。  相似文献   
7.
《丹溪心法》首次基于痰瘀致病理论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这一见解。痰瘀互结,阻滞脑络是肺癌脑转移的基本病机,其根柢在于正气内虚,气机不畅。文章基于“痰挟瘀血,遂成窠囊”这一理论释义阐新,以“痰瘀”为出发点探讨肺癌脑转移辨治法则,并提出“扶正调气,升清降浊治其本,化痰祛瘀,通络解毒清其源”的论治思路,结合临床验案实例分析,证-法-方-药环环相扣,浅析肺癌脑转移的疏调之法,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研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人中医证型分布和认知功能规律,探讨冠状动脉CTO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9年6月—2020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及西医心内科住院病人176例,根据病史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TO组和轻度冠状动脉病变组(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生化指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CTO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结果CTO组痰浊闭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病人分别有41例、22例、20例、11例。CTO组存在认知障碍病人比例多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O[OR=2.517,95%CI(1.178,5.377),P=0.017]、年龄[OR=1.110,95%CI(1.065,1.156),P<0.0001]、他汀用药[OR=1.900,95%CI(0.841,4.293),P=0.123]、血小板[OR=0.992,95%CI(0.985,0.999),P=0.033]、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OR=0.991,95%CI(0.985,0.998),P=0.010]是冠状动脉CTO病人认知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病人存在一定认知障碍,他汀类药物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CTO、年龄增大可能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陶诗怡  张瑾  于林童  张兰鑫  黄力 《中草药》2021,52(20):6336-6343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 8个数据库,同时通过手工检索等其他途径补充文献,筛选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房颤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Reviewers Handbook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借助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含11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进一步提高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RR=1.29,95%CI [1.20,1.40],P0.000 01),减小P波离散度(MD=-4.54,95%CI [-5.67,-3.40],P0.000 01),减小左房内径(MD=-3.06,95%CI [-4.53,-1.60],P0.000 1),提高射血分数(MD=5.13,95%CI [4.71,5.55],P0.000 01),降低收缩压(MD=-7.48,95%CI [-14.65,-0.31],P=0.04),降低舒张压(MD=-4.36,95%CI [-5.45,-3.27],P0.000 01),具有较好的安全性(RR=0.65,95%CI [0.42,0.99],P=0.0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偏低,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张瑾  陶诗怡  王子涵  陈颖  黄力 《心脏杂志》2023,35(2):177-182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与早发冠心病患病及早发冠心病痰湿证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住院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39例(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分为早发冠心病组111例和非冠心病组128例,早发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痰湿证组56例和非痰湿证组55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FIB与早发冠心病患病及早发冠心病痰湿证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分析FIB对早发冠心病痰湿证的预测价值。 结果 早发冠心病组FIB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早发冠心病痰湿证组FIB水平高于非痰湿证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与早发冠心病患病存在关联(OR=1.85,95%CI:1.06~3.23,P<0.05),亚组分析结果较稳定;FIB与早发冠心病痰湿证存在关联(OR=1.73,95%CI:1.02~2.93,P<0.05)。ROC曲线显示FIB预测早发冠心病痰湿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95%CI:0.52~0.73, P<0.05)。 结论 FIB与早发冠心病患病相关,FIB与早发冠心病痰湿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