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1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反馈性任务报告是一种在医学模拟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反馈方式。从任务报告与传统反馈方法的区别出发,阐述其基本特点。介绍反馈性任务报告的类型、基本流程及方法,强调社会心理因素对任务报告的影响。建立以反馈性任务报告为核心的医学模拟教学体系,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人脸图像,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分类模型,旨在提高TS诊断准确率,降低诊断开销。方法:首先,将通道域注意力机制和空间域注意力机制以及残差结构相结合,提出一种具有混合域注意力模块的残差网络,然后使用深度迁移学习技术完成模型的初始化,最后使用TS人脸数据集对网络模型进行微调。结果:该模型对TS的分类准确率为0.9171。结论:所提出的TS分类模型优于现有TS识别方法,能更为有效地辅助TS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应用Halo导管标测技术,结合冠状静脉窦与希氏束电图识别心房扑动折返环的慢传导带,在下腔静脉口到三尖瓣环峡部作射频线性消融,并以慢传导带出现双向阻滞作为心房扑动消融成功的标志,治疗了1例I型心房扑动患者。随访1个月心动过速未发。由于Halo导管能在右房内全面记录右房激动顺序,便于了解峡部的传导情况,在心房扑动消融中有助于明确其诱发与终止的机制,并为慢传导带传导阻滞作为成功消融终点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成为危及全球的传染性疾病,重症患者死亡风险极高。临床研究显示,肥胖症是COVID-19患者发生重症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肥胖症的COVID-19患者,应尽早评估肥胖相关合并症,并在营养、气道管理、抗凝、合并症控制等方面采取更积极的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增强现实技术的核心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叠加于真实场景,实现对现实信息的增强与交互。该技术在临床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增强现实关键技术,并对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增强现实技术具有安全性、趣味性、可重复、可规划与反馈及可多人协作等优势,但应用于临床医学教育领域中亦存在技术及经济成本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基因组印记是令一对等位基因仅表达父源或母源基因的一种表观遗传性修饰, 多在胎盘中存在, 对胎盘和胚胎发育至关重要。在对小于胎龄儿发病机制的研究中, 印记基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相关研究争议很大, 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本文就近些年印记基因与小于胎龄儿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陈适  徐小叶 《中原医刊》2007,34(8):78-78
目的观察肠炎宁糖浆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本院4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肠炎宁糖浆治疗组和蒙脱石粉治疗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肠炎宁糖浆治疗组和蒙脱石粉治疗组两组病例在总有效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有效时间以及粪便轮状病毒转阴率两方面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肠炎宁糖浆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较好,在抑制轮状病毒复制方面疗效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本院自1995年4月至1997年1月共收住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16例均系本院住院病人,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月~11岁,平均41/4岁,平均住院天数16天。全...  相似文献   
9.
1984年我们在东昆仑山北麓西大滩地区捕获到一只猫科动物兔狲(Felis manul Pallas,1776),经血凝试验阳性,其滴度1:640。从而首次判定兔狲能自然感染鼠疫。 兔狲为食肉目猫科动物,俗称羊猞狸。体形粗壮,大小似野猫,尾粗而混圆,耳短,体后部背和尾具有黑色横纹,体重约2~3千克。兔狲活动敏捷,喜独居,夜行性,白天亦可见。常栖息在岩石缝或石块下,也利用旱獭的废弃洞,出没于高山草甸草原和高山灌丛草原。主要捕食啮齿类,是一种皮毛兽,在青海数量不多,但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早期肾损害中的意义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程、疾病活动性及免疫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04例患者中72例(69.2%)24小时尿白蛋白升高。在尿常规检测尿蛋白阴性患者中,47.5%(29/61)的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升高(微量白蛋白尿),其中在初治和复治患者中分别有48.7%(19/39)和45.5%(10/22)的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升高;初治患者尿白蛋白升高组的SLEDAI评分[(10.2±3.6)分]和血沉[(62.9±37.1)mm/1 h]较尿白蛋白正常组[分别为(6.6±2.9)分和(40.2±29.5)mm/1 h]显著升高(P均<0.05),且伴有血白蛋白降低(10/19)和免疫球蛋白升高(5/19)的比例较正常组(分别为3/20和0/20)显著增加(P均<0.05);复治患者尿白蛋白升高组的SLEDAI评分[(6.5±3.5)分]也较正常组[(3.3±2.7)分]显著升高,且伴有贫血(4/10)和血清补体降低(7/10)的比例较正常组(分别为0/12和2/12)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检测微量白蛋白尿有助于早期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肾损害,并与疾病的活动度及严重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