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软件系统探讨国医大师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心脑卷》中治疗心悸的病案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分析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分析纳入的83个病案得出149味中药,所用中药性味多为甘温,主要归心、肺、脾三经,包括丹参、黄芪、炙甘草、麦冬等高频次中药。提取置信度为1的丹参,五味子→麦冬组合,可窥见生脉饮的雏形并衍生出10个新方,新方可分为五类,分别为行气化痰类、滋阴养血类、温通心阳类、益气活血类和化痰祛瘀类。结论:国医大师治疗心悸有规律可循,主要以“益气通阳”“养阴补血”“化痰祛瘀”为组方规律,标本并治。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据挖掘的许华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许华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用药规律,为更好地继承其学术经验提供量化的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整理许华教授治疗HSP的验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数据库,运用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网络拓扑学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纳入的164个病案和233个处方进行分析,提取主要临床表现和核心用药组合规律,结果显示频次排列前6的临床表现有肺(-)、二便调、纳可、苔白、咽(-)、咽(+);频次排列前10的核心药物有紫苏叶、赤芍、蝉蜕、防风、紫草、生地黄、牡丹皮、白豆蔻、茜草、连翘、白茅根,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类药物为主;并衍生出3个新方,新方针对皮疹、肾损害等临床表现各有侧重。结论许华教授治疗HSP以清热凉血、祛风化瘀为主,常辅以理气化湿之品,体现其"HSP发病必与外邪相关"的辨证思想和"以清为主"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空心钉联合同种异体腓骨内固定(改良术式)和单纯行空心钉内固定(传统术式)在治疗中青年PauwelsⅠ、Ⅱ、Ⅲ型股骨颈骨折中的力学稳定性差异。方法建立传统及改良术式固定的PauwelsⅠ、Ⅱ、Ⅲ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分析模型股骨头皮质骨壳负重区、股骨颈骨折端应力分布情况,以及股骨头皮质骨壳与股骨颈骨折面剪应力分布情况,并根据预测数据绘制股骨冠状位最大主应变云图,比较两组股骨颈骨折端位移。结果股骨头皮质骨壳在S12、S13方向剪应力分布均显示采用改良术式优于或相近于采用传统术式。此外,股骨颈骨折面S12、S23方向剪应力情况亦显示采用改良术式固定优于传统术式。PauwelsⅡ、Ⅲ型传统术式固定的股骨颈骨折端位移大于改良术式,其中PauwelsⅡ型传统术式固定的位移明显大于改良术式,而PauwelsⅠ型改良术式固定的位移显著大于传统术式。结论改良术式相对适用于PauwelsⅡ、Ⅲ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而传统术式则适用于PauwelsⅠ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数据挖掘方法对中药治疗鼻咽癌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为鼻咽癌的中医治疗以及中成药的研发 提供借鉴。方法以《肿瘤方剂大辞典》、《肿瘤良方大全》、《中国药典》、《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以及《卫生 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为数据来源,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遴选中药治疗鼻咽癌的方剂,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 进行频数统计,以SPSS Clementine 12.0 软件中所提供的Apriori 模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用SPSS 18.0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中药方剂292 个,共有369 味中药。用药频次居前11% 的中药有38 味(频次≥17 次),主要以清热解毒药、扶正补虚药、以毒攻毒药、温经消积药、活血化瘀药以及 宣通鼻窍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41 个,3 味药组18 个,4 味药组18 个;聚类分析得到治疗鼻咽癌的 潜在核心基础方6 个;因子分析得到药组13 个。结论中药治疗鼻咽癌多以滋阴清热解毒、益气健脾、活血 化瘀、宣通鼻窍为治则,其核心病机为本虚邪盛。白花蛇舌草作为岭南地区颇具特色的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在 鼻咽癌中医治疗中应用频次最高,体现其在鼻咽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4 29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不同证型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发病月份的分布情况比较,梳理该病在广州地区的证型特点。【结果】(1)4 298例患者中,外邪袭肺证有496例(占11.5%),肺经蕴热证有313例(占7.3%),胆腑郁热证有12例(占0.3%),脾胃湿热证有1 054例(占24.5%),肺气虚寒证有346例(占8.1%),脾气虚弱证占比最高,有2 077例(占48.3%)。各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除了样本量较小的胆腑郁热证外,其余证型在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发病季节分布和发病月份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年龄分布方面,脾气虚弱证和外邪袭肺证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肺经蕴热证和脾胃湿热证以18~45岁的青年为主,而肺气虚寒证则以婴幼儿和少儿为主。在性别分布方面,均为男性患者占比高于女性患者。在发病季节方面,外邪袭肺证、肺经蕴热证、脾胃湿热证、脾气虚弱证均以冬季发病率最高,而肺气虚寒证患者,夏季与冬季发病率相近(分别为30.1%和28.9%)。在发病月份方面,肺经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气虚弱证患者主要集中发病在1月,外邪袭肺证患者主要集中发病在12月和1月,而肺气虚寒证患者主要集中发病在11月。【结论】 广州地区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主要以脾气虚弱证为主,在脾气虚弱证患者中,发病年龄以 0~6 岁的婴幼儿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季节以冬季为主,尤其以1月发病人数为最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许华教授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许教授治疗小儿ITP门诊处方并建立相关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许教授治疗ITP用药规律分析,包括统计用药频次、用药归经与四气五味频次;分析药物组合关联规则;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法提取核心组合;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法提取新处方组合。结果收集筛选许教授治疗小儿ITP的验案134则、方剂232首,分析得出许教授治疗小儿ITP的常用中药有仙鹤草、侧柏叶、白茅根、茯苓等25味,核心组合模式14组,包含8味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0条药物关联规则,并演化得到3首治疗小儿ITP用药新方。结论本研究较好地体现了许教授治疗小儿ITP的用药规律,即重视从血分入手,重视顾护脾气,调畅气机,活血化瘀,防治外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3 13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运用频数描述及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高峰季节为夏季(7~9月),与春季(3~6月)、秋季(10~12月)和冬季(1~2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儿童、青壮年为主要发病群体。(2)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肺气虚寒证、脾气虚弱证、肺经蕴热证及肾阳不足证,分别为79.92%(2 507/3 137)、18.52%(581/3 137)、1.37%(43/3 137)、0.19%(6/3 137)。【结论】 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发病与季节、年龄、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临床证型以肺气虚寒证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古籍中记载治疗嗅觉障碍的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提供一定的遣方用药参考来探讨治疗嗅觉障碍的方法。方法 检索中医典海软件中治疗嗅觉障碍的中药(TCM)处方,导入Excel 2016软件中形成嗅觉障碍方剂数据库,将数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方剂频次、TCM频次、TCM属性、TCM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得到明确记载有方剂名称的方剂115首,其中辛夷散频次最高。TCM频次统计中,排前13味的中药包括细辛、防风、川芎、升麻、木通、瓜蒂、白芷、羌活、甘草、炙甘草、黄芪、麻黄、人参。中药四气统计中以温性、微温、寒性的中药为主。五味以辛、甘、苦为主。肺脾两经为归经统计中频次最高的经脉。祛风止痛、温肺化饮、祛风散寒、通窍等为功效统计中前几位的功效。对前10味TCM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到3组中药(Ⅰ:细辛、瓜蒂;Ⅱ:木通,川芎,炙甘草;Ⅲ:升麻、防风、羌活、白芷、甘草)。调整置信度和支持度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出13组关联性最强的TCM配伍,其中升麻-防风、川芎-细辛为最核心的配伍。复杂网络分析可以得到核心的9味TCM(川芎、细辛、升麻、防风、木通、白芷、羌活、瓜蒂、甘...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近现代名老中医治疗眩晕处方用药及其配伍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眩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比对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整理7部书籍中治疗眩晕的医案,进行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分类统计后,使用Origin 2022软件绘制中药功效及药性雷达图,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及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核心中药网络展示,并通过R 4.2.0软件进行相关性、关联规则分析及可视化,应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近现代名老中医治疗眩晕的178个医案、297个处方以及289味中药。总用药频次为3 684次,其中,药物功效以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解表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以肝、脾、肺三经为主;使用频数≥30次的中药有37味;相关系数较高的前40个药对多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及平肝息风药,常用药对为龙骨-牡蛎,常使用的角药组合共6个,治疗眩晕的新处方有4个。结论 名老中医治疗眩晕以平肝息风、补益气血、化痰祛湿、活血通窍等为主,体现了临床治疗眩晕基本原则。研究通过探析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参苓白术散方联合西医疗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关于参苓白术散方联合西医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17年4月1日。由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偏倚风险评估。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9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参苓白术散方联合西医疗法治疗稳定期COPD,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单独西医疗法,在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中医症状总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评估(CAT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调查表(SGRQ)评分、营养学等指标的改善上优于单独西医疗法,且能减少COPD急性加重发作,安全性好。结论:应用参苓白术散方联合西医疗法治疗稳定期COPD临床疗效优于单独西医疗法,但由于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故仍需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