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全国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提出“尪痹”这一病名,把类风湿关节炎归于“尪痹”范畴,病因可概括为正虚、邪侵,根本病机为“肾虚寒盛”,并将类风湿关节炎分成肾虚寒盛证、肾虚标热轻证、肾虚标热重证、湿热伤肾证四个证型,治以“补肾祛寒”为主,以“化湿散风、养肝荣筋”为辅,以“壮骨利节、活血通络”为佐,并创立补肾祛寒治尪汤、加减补肾治尪汤、补肾清热治尪汤、补肾清化治尪汤,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有效减缓患者疼痛,消减关节肿胀,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传统二维培养相比,三维培养软骨微组织具有更大的优势,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更有利的三维培养方式。目的:评价2种三维培养方式下微组织的细胞行为及促软骨形成能力。方法:通过化学脱细胞方法和组织粉碎方法制备软骨源性微载体,采用DNA定量和核染色验证脱细胞是否成功,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脱细胞前后基质保留情况,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CCK-8方法对微载体进行表征;通过三维静态培养法和三维动态培养法将软骨源性微载体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结合构建软骨源性微组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活死染色、RT-q PCR等手段检测两组微组织的细胞活力及成软骨能力。结果与结论:(1)成功制备软骨源性微载体,与脱细胞前相比,脱细胞后DNA含量显著降低(P <0.001);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载体表面有胶原包绕,保持天然软骨细胞外基质特征;CCK-8法检测表明微载体无细胞毒性且能够促进细胞增殖;(2)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活死染色结果显示,相比三维静态组,三维动态组微组织细胞具有更舒展的形态,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基质与基质间形成广泛的连接;(3)RT-qPCR结果表明两组微组织SOX9、蛋白聚糖、Ⅱ型胶原表达在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软骨脱细胞外基质微载体体外构建具有功能化和自我更新能力的软骨类器官。方法取新鲜的猪关节软骨, 将部分仅粉碎处理的软骨微粒设置为天然软骨组;利用物理离心化学萃取相结合的脱细胞方法, 制备粒径合适的细胞外基质(ECM)微载体, 设置为微载体组。通过旋转式生物反应器将人脐带干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和人软骨细胞(hCho)按照3∶1的比例与微载体负载, 体外构建软骨类器官, 将诱导不同时间的类器官分为诱导0、7、14及21 d组。4′, 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观察、DNA定量评估微载体组和天然软骨组细胞残留情况;番红O、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微载体ECM保留情况, 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测定微载体组和天然软骨组胶原蛋白含量;二甲基亚甲蓝(DMMB)比色法测定微载体组和天然软骨组糖胺聚糖(GAGs)含量。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微载体进行进一步表征;将添加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FBS)的杜尔伯克改良伊戈尔低糖培养基(DMEM)培养的hUCMSCs作为对照组, 将微载体浸提液培养的hUCMSCs作为实验组, 两组分别设置培养1、3、5 d共3个时间点的亚组, 细胞增...  相似文献   
4.
从“上热下寒”角度探讨麻黄升麻汤在狐惑病治疗中的应用,认为狐惑病早期以湿热内蕴为主,中后期渐损及肝肾之阴,病多虚实夹杂,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临证以虚火上炎、阴虚阳亢、上热下寒等阴阳失调证候为多见,治疗应重视补虚泻实、调和阴阳,可运用《伤寒论》之麻黄升麻汤加减治疗并附验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川射干(Iris tectorum Maxim.)中可能参与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糖基转移酶基因ItUGT797展开初步研究,解析ItUGT797编码蛋白的各项生物信息指标并优化其原核表达体系。方法 提取鸢尾各组织部位的RNA并进行反转录获得cDNA文库,根据鸢尾转录组中ItUGT797基因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构建pET-32a (+)-ItUGT797原核表达重组载体。使用各类生物信息学网站对测序后的ItUGT797序列进行理化性质、蛋白结构和进化关系等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验证基因在各部位的表达情况;蛋白体外表达情况则使用大肠杆菌体系检测。结果 ItUGT797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455 bp,编码蛋白分子量大小分别为53.80 kDa。ItUGT797在各组织中表达情况为花>叶>根茎。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ItUGT797可能是具有7-O-糖基化活性的糖基转移酶。原核表达结果显示在诱导剂IPTG为0.1mM时,ItUGT797能够表达出较多的可溶性蛋白。结论 本研究成功从鸢尾中克隆了ItUGT797基因,并分析了其编码蛋白的特征,检测了基因在根茎、叶和花中的表达量,同时通过原核表达体系筛选出最适合该基因可溶性蛋白表达的诱导剂浓度,为后续探索其参与鸢尾中黄酮类成分生物合成的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苏卫军  陈嘉杰  刘善姬 《新医学》2012,43(9):674-676,F0003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应用自体耳屏软骨膜行鼓膜成形术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60耳)在耳内镜下应用自体同侧耳屏软骨膜行鼓膜成形术,观察术后鼓膜的愈合情况及听力改善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穿孔鼓膜的愈合率达97%,气导听力提高(12.7±2.0)dBHL,术后听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术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内镜下应用自体同侧耳屏软骨膜行鼓膜成形术,具有简便易行、组织相容性和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卡维地洛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测定卡维地洛(carvedilol)志愿受试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并与国外标准品地拉特润(dilatrend)对照,评价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年龄(39±9)岁,随机交叉服用卡维地洛或地拉特润4mg,HPLC法测定约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和模型拟合。结果 10名受试6名符合一房室模型,另4名符合二房室模型。卡维地洛的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一房室达峰时间Tax(1.7±0.4)h、最大血药浓度Cmax(75±32)mg/L、曲线下面积AUC(314±122)mg/L.h、半衰期t1/2(1.7±0.8)h、清除速率CL(141±43)L/h;二详尽 室各值相应为1.0±0.4)h、(113±89)mg/L、(±85)mg/l.h、(7.9±5.6)h、(111±23)L/h。与地拉特润相比,两种制剂的药代动力学无显差异(P>0.05)。卡维地洛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9±11.6)%。结论 卡维地洛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与国外标准品地拉特润似,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克隆获得鸢尾Iris tectorum糖基转移酶基因ItUGT349ItUGT419,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差异表达检测和蛋白原核表达等特性分析。方法 以鸢尾转录组中筛选到的ItUGTs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经测序后获得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qRT-PCR)进行基因差异表达检测;最后构建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蛋白。结果 PCR扩增ItUGT349ItUGT419的ORF长度分别为1461、1488 bp,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53 830、54 910。荧光定量PCR显示,ItUGT349的表达量在叶片中最高,而ItUGT419在花器官中表达最高。进化树表明,ItUGT419与三萜类糖基转移酶聚类在一起,ItUGT349与三萜、黄酮和木质素等多种类型的糖基转移酶聚类到一支。ItUGT349和ItUGT419在大肠杆菌中均成功的表达出可溶性蛋白。结论 通过ItUGT349ItUGT419基因全长ORF克隆,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基因差异表达检测及原核表达等研究,为后续进一步鉴定其催化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因津液不能濡润脏腑而出现一派燥象的病证。中土亏虚兼有阴火上乘、湿热蕴蒸,导致津液不得上承濡养口唇,是干燥综合征伴发唇炎的重要病机之一。甘草泻心汤在《伤寒论》中用于治疗心下痞,在《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狐惑,通过分析相关条文可知,心下痞、狐惑的核心病机均为中土亏虚,甘草泻心汤可培固中土、降逆客气、清热燥湿。因此,甘草泻心汤可用于治疗中土亏虚导致的干燥综合征伴发唇炎。附验案1则,佐证上述理论,并展示相关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10.
周毅  陈嘉杰 《口腔医学》2023,43(1):35-38
植体周炎和种植失败是牙种植诊疗的常见问题。被污染的种植体表面经过机械、化学、辅助手段可以清除种植体表面污染物,形成骨再结合(re-osseointegration)。种植体表面合理的骨再生策略可以促进骨再结合。种植失败后,同一位点再次种植的植体存活率低于初次种植。若骨再结合失败而不能保留,这时可以采用针对性手段去除种植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