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附子的炮制方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子是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michaeliDe-bx.栽培品的侧根,具有回阳救逆、逐风通痹、散寒止痛、温阳行水、温中运脾、助阳实卫等作用。历代医家为了减其毒性,提高临床疗效,在其炮制工艺方法上,进行了不少研究,概括有火炮法、水漂法、水漂...  相似文献   
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HypersilODS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柱温30℃,乙腈-0.5%磷酸(70∶3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42nm。结果茯苓酸在0.362~9.050μg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9.54%,RSD=1.01%。3个产地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依次为:湖北>云南>安徽。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稳定,可用于茯苓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中医临床中,半夏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但其生品具有一定毒性。根据中医药基础理论,半夏经炮制后可以降低其毒副作用,从而保证临床安全用药。该文基于半夏复制法的炮制特点,探讨半夏多物料多流程炮制前后变化。该法没有统一工序,加入一种或多种物料,按不同流程,如浸、泡、漂,或蒸、煮,或数法共用,反复炮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通过不同炮制方法,其功效等也随之变化,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文章从多物料,多流程2个方向出发,分别综述了多物料或多流程炮制对其化学成分、药效的影响,以及减毒增效的炮制机制,以期为半夏降低毒性增强疗效,扩大药用范围提供参考,为后人进一步研究炮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对半夏的深入性研究,使得半夏更加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以确保临床疗效。为今后对半夏饮片炮制的质量控制、有效成分以及新药研发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对其寻求最佳的炮制工艺奠定了科学基础,为解决半夏炮制品存在的生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药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祝婧  黄艺  袁恩  熊耀坤  张梓悦  杨莹  王善丽  钟凌云  陆兔林 《中草药》2019,50(19):4713-4728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念,采用UPLC-Q-TOF-MS、GC-MS以及网络药理学技术,建立与蜜麸枳壳核心功效关联的潜在Q-marker库,为探讨建立樟帮特色蜜麸枳壳饮片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采集数据,质谱扫描范围m/z50~1200,通过对照品、相对分子质量、质谱裂解规律和文献信息鉴定蜜麸枳壳醇提液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与芳香水,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及芳香水进行检测,进样口温度260℃,传输线温度250℃,载气为氦气,体积流量1.0 m L/min,分流比10∶1,进样量1μL;程序升温设定起始柱温70℃,以2℃/min升至150℃,保持2 min,以6℃/min升至240℃,保持3 min,再以25℃/min升至300℃,保持2 min后结束,质谱图经NIST08标准质谱图库检索鉴定化学成分;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蜜麸枳壳中化学成分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治疗靶点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的"饮片-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结果通过UPLC-Q-TOF-MS技术鉴定出55个化学成分,GC-MS技术鉴定出63个化学成分,其中的柚皮苷、新橙皮苷、圣草酚-7-O-葡萄糖苷、柚皮素、柠檬苦素、川陈皮素、橙皮素、辛弗林、诺米林、5-羟基-6,7,8,4′-四甲氧基黄酮、香风草苷、咖啡酸、(1R)-(+)-α-蒎烯、D-柠檬烯、间伞花烃、γ-松油烯16个成分可作为蜜麸枳壳饮片Q-marker库。结论 UPLC-Q-TOF-MS及GC-MS技术可快速定性分析蜜麸枳壳中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可预测建立与宽中除胀功效相关的潜在Q-marker,为蜜麸枳壳饮片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葛根标准汤剂制备工艺。方法以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为影响因素,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染料木苷、芒柄花苷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药材浸泡40 min后加9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35 min,综合评分为0.594。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不仅可规范葛根临床使用、工业生产、产品开发,还能为其他解表药标准汤剂的制备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钟凌云  吴皓 《中成药》2008,30(2):260-262
众所周知,半夏等天南星科植物的生品具有强烈刺激性,能“戟人咽喉”,引起失音等,一般需炮制后使用。对于其刺激性成分,一直以来存在较大争议。在中国药典记载的天南星科植物中,凡具有刺激性或毒性记载的药物都含有草酸钙针晶,并都需要通过加工炮制降低其毒性或刺激性,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及在某些地区被当作半夏使用的水半夏等。  相似文献   
7.
不同炮制方法对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 HPLC)测定枳壳不同炮制品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色谱柱为HypersilC1 8柱 (2 0 0mm× 4 6mm ,5μm) ;流动相为乙腈 磷酸水 (pH =3) (1 9∶81 ) ;检测波长 :2 83nm ;流速 :1 0mL/min ;柱温 :30℃。结果 :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0 1 597~ 0 9581 μg和 0 1 594~ 0 956 2 μg ,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 0 1 62 %和 1 0 3 1 2 %结论 :不同枳壳炮制方法对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影响较大 ,RP HPLC测定枳壳炮制后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 ,不仅操作简便、准确 ,而且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
近年对麻黄的炮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比较及炮制工艺研究上,其炮制方法有蜜炙、清炒、沸水泡、酒炙、姜炙、醋炙等,化学成分现代研究最多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和挥发油,药理作用显示麻黄不同炮制品种由于成分变化不同而可能导致的药效差异。  相似文献   
9.
炮制对黄精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精多经炮制后入药,炮制前后黄精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变化。通过比较炮制前后成分的变化,并结合药理学,明确了有效成分及刺激性作用成分,将有利于阐明黄精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选鳖血柴胡的炮制工艺。 方法: 以柴胡皂苷a,c,d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炮制时间、鳖血用量、炮制温度对鳖血柴胡炮制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柴胡皂苷a,c,d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50 min,25%~90%A;50~55 min,90%A),检测波长210 nm。 结果: 炒制时间对炮制工艺具有显著性影响。最佳炮制工艺为150 ℃炮制10 min,加鳖血量0.05 mL ·g-1。醇溶性浸出物及柴胡皂苷a,c,d质量分数分别为12.42%,0.85%,0.23%,0.90%。 结论: 优选的炮制工艺合理可靠、重复性好,为规范鳖血柴胡饮片的炮制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