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总结了邓铁涛教授运用"五诊十纲"诊断思路诊治心包积液的经验。心包积液可归属于中医的痰饮病。邓铁涛教授提出的"五诊十纲"诊疗体系是指在传统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基础上加入"查"(包括体格检查与理化检查),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中医治未病思想及现代预防医学思想,加入"已病"与"未病"辨证(简称"已未"辨证)。"查"诊吸取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测等先进手段,可达到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目的,有利于促进中医辨病辨证的标准化及规范化;"已未"辨证要求临诊时首先区分"已病"与"未病",即"器质性"还是"功能性"病变,可充分发挥中医"个体化"治疗。临床应用"五诊十纲"诊断思路,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诊疗心包积液,为临床诊疗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真心痛)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耳部冠状沟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分型结果及其与耳部冠状沟的相关性进行观察记录和归纳分析。【结果】(1)120例患者中,气虚血瘀证型37例,占30.8%;寒凝心脉证型34例,占28.3%;正虚阳脱证型49例,占40.9%。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证型以正虚阳脱证最为多见,且病情危重,与气虚血瘀证和寒凝心脉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与耳部冠状沟出现频率无相关(P0.05),中医证型与耳部冠状沟出现频率相关(P0.01)。(3)正虚阳脱组耳部冠状沟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气虚血瘀组及寒凝心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虚阳脱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更高的耳部冠状沟出现率,预示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程度高,预后不佳,需加强对此类患者进行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一种新型优化的经口气管插管法是否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远期存活率。方法 4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另设对照组10只,分别采用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传统气管切开法和无辅助呼吸组建立人工气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从心肌梗死大鼠存活率、造模手术时间及从术后4周大鼠心脏整体形态、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等方面分析,判断新型优化的经口气管插管法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4周后,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组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25.07±7.75天,与无辅助呼吸组(11.20±12.84天)和气管切开组(20.47±11.19天)对比明显延长(P<0.01,P<0.05),经口优化气管插管组的存活率最高,存活率达86.67%,而无辅助呼吸组和气管切开组分别为33.33%和66.67%;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大鼠心脏体积明显增大,左心室腔扩大,室壁变薄,部分室壁瘤形成;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传统气管切开法和无辅助呼吸组三组心肌梗死造模成功大鼠的LVEF和LVFS均明显降低,其中主要参数LVEF分别为38.84±5.99%、38.53±7.23%、37.18±12.38%,和正常对照组(70.67±7.9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VEDD和LVEDS均明显增大,其中LVEDD分别为8.88±0.95mm、8.98±1.33mm和9.77±1.05mm,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的应用能够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迅速备好人工气道,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远期存活率,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吴伟教授在辨治房颤过程中,创新性地提出“心-血-脉三位一体论”与“瘀毒致悸”论。认为房颤由瘀毒所致,其病位在心-血-脉,核心病机为“气滞血瘀毒成”。治法当紧扣病机,提倡“从瘀论治,兼以解毒,缓消其毒”,且认为理气活血化瘀便是解毒。方拟桃仁红花煎加减,主要组成药物有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生地黄、赤芍、丹参、大枣、葛根、甘松、牡蛎、茯苓、玉竹等,并根据岭南之气候与房颤多影响情志之特点,去方中辛烈之品,而加特色解毒药对葛根-甘松以辨病而治。吴伟教授治疗房颤还常配合沐足、针灸、导引等中医外治法和保健法,全面调理,缓消其毒,以复其元。吴伟教授治疗房颤采用中医药精准干预,综合调理,可达到促进症状消失及恢复窦性心律、改善体质等目的,其辨治思路可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金欣康颗粒(丹参、桂枝、黄芪、人参、毛冬青等7味药组成)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大鼠线粒体自噬蛋白LC3/Beclin1表达的影响,阐述金欣康颗粒改善心梗后心衰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复制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心衰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金欣康颗粒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培哚普利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给药12周,以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评估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心脏彩超对心脏结构和心功能进行评估,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和Ⅲ型胶原(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结果成功复制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梗死区周边区域有大量红色的胶原沉积,心肌纤维排列紊乱,部分纤维断裂;线粒体明显肿胀,出现峭断裂,能观察到较多的自噬小体。金欣康颗粒组和培哚普利组心肌纤维排列较模型组整齐,纤维化程度较轻,自噬小体更加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LVFS)显著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  相似文献   
7.
【摘要】 国产LACbes左心耳封堵器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操作方法,术中常出现固定盘放置部位不理想导致反复调整操作,不仅延长手术时间,甚至导致手术失败。本文总结本中心左心耳封堵术的操作经验,提出了推顶固定盘植入的操作技巧。推顶法的要点是在输送鞘管退至固定盘呈倒三角形展开时将输送系统整体向前推送至固定盘前端并越过锚定线,输送鞘管前端远端紧随封堵器推出部分至锚定线附近,继而顶住输送鞘管,推送钢缆以释放固定盘,使固定盘在理想的锚定区释放。推顶法操作可提高固定盘在理想着陆区释放的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清热解毒方药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清华同方系列数据库(CNKI)、万方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万方)、维普期刊数据库(CQ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EMbase、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搜索清热解毒方药辅助PCI术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根据预先指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索出中文、英文文献1103篇,最终纳入22项合格研究,共计1829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热解毒方药+常规治疗(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相比可改善中医症状疗效[RR=1.28,95%CI(1.19,1.38),P<0.00001],降低中医症状积分[MD=-4.34,95%CI(-6.78,-1.90),P=0.0005],改善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RRAP=1.16,95%CI(1.06,1.27),P=0.001;RRECG=1.51,95%CI(1.18,1.94),P=0.001];清热解毒方药+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可降低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RR=0.46,95%CI(0.35,0.60),P<0.00001];在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CRP)方面,清热解毒方药+常规治疗亦优于常规治疗[MD=-2.72,95%CI(-3.76,-1.68),P<0.00001];检索到的文献研究中报道不良反应较少。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清热解毒方药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PCI术后病人的总体疗效,有效清除血清CRP,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吴伟教授在辨治房颤过程中,创新性地提出“心-血-脉三位一体论”与“瘀毒致悸”论。认为房颤由瘀毒所致,其 病位在心-血-脉,核心病机为“气滞血瘀毒成”。治法当紧扣病机,提倡“从瘀论治,兼以解毒,缓消其毒”,且认为理气 活血化瘀便是解毒。方拟桃仁红花煎加减,主要组成药物有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生地黄、赤芍、丹参、大枣、葛 根、甘松、牡蛎、茯苓、玉竹等,并根据岭南之气候与房颤多影响情志之特点,去方中辛烈之品,而加特色解毒药对葛根- 甘松以辨病而治。吴伟教授治疗房颤还常配合沐足、针灸、导引等中医外治法和保健法,全面调理,缓消其毒,以复其元。 吴伟教授治疗房颤采用中医药精准干预,综合调理,可达到促进症状消失及恢复窦性心律、改善体质等目的,其辨治思路 可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镜像右位心是心脏生理性变异情况下,心脏位于正常人心脏右侧镜面位的情况,而其中伴全身其他脏器转位的称为真性右位心。临床中真性右位心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实属罕见。本文通过报道1例真性镜像右位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成功的案例,对真性镜像右位心患者解剖学及心电图变异特点进行归纳,并探讨其对于介入术者可供借鉴的介人器械和方法选择及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可供参考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