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究葛根芩连汤(GQL)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Caspase)-1通路介导的巨噬细胞焦亡对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的作用。方法 12只正常C57BL/6CNC小鼠作为空白组,60只同品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葛根芩连汤低、中、高剂量组(GQL-D、Z、G组)、立普妥组,以高脂饲料喂养造模。空白组、模型组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灌胃;GQL-D、Z、G、立普妥组分别予对应浓度的药物灌胃8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测主动脉区域斑块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ELISA检测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CD206)/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D206/NLRP3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gasdermin D蛋白C端(C-terminal GSDMD)、gasdermin D蛋白N端(N-terminal GSDMD)、NLRP3、含胱天蛋白酶-1前体(pro-Caspase-1)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小鼠AS病变程度严重,血清IL-1β、IL-18、组织ASC、NLRP3、C-terminal GSDMD、N-terminal GSDMD、pro-Caspase-1和NF-κB p6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D206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各组小鼠主动脉壁AS病变程度有所减轻,血清IL-1β、IL-18、组织ASC、NLRP3、C-terminal GSDMD、N-terminal GSDMD、pro-Caspase-1和NF-κB p65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CD206水平不同程度上升,部分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QL对AS易损斑块的干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NLRP3/Caspase-1通路,减轻其介导的巨噬细胞焦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能够引起犬急性出血性肠炎,在幼犬中的死亡率很高,为我国养犬业和经济动物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寻找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的疫苗为细小病毒性肠炎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了表达CPV VP2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BV-D-VP2。该重组病毒感染昆虫细胞和家蚕后,表达CPV VP2蛋白。体外表达的VP2蛋白自动装配成病毒样粒子。随后用蚕蛹中大量组装成的病毒样粒子分别通过口服和肌注两种途径免疫豚鼠。结果经电镜检测,观察到直径为25nm大小的球形病毒样粒子,表明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VP2能形成病毒样粒子,且在大小、形态上与天然病毒相似。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成功构建了表达VP2的病毒样粒子。口服和肌注两种途径免疫豚鼠,均产生了血凝抑制效价。结论本研究为CPV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剂量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对小鼠肺组织的损伤作用,探讨临床高剂量使用丹参注射液的安全性,为其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丹参注射液组及高剂量丹参注射液组,分别每日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低剂量丹参注射液(0.64 g/kg)及高剂量丹参注射液(5.76 g/kg)。连续注射5 d后取小鼠肺组织进行HE染色;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1β(IL-1β)的浓度。结果:正常组与低剂量组小鼠肺组织未见异常。高剂量丹参注射液组小鼠肺组织呈弥漫性出血,并伴炎性细胞浸润;与正常组及低剂量丹参注射液组比较,高剂量丹参注射液组TNF-α和IL-1β的浓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剂量丹参注射液可导致小鼠肺组织损伤,诱导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超星学习通“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的中医护理学课程正在全面系统地建设与应用,这种新兴的课程模式在各类高校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POC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教师的上课热情,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加投入学习,更深刻地体验学习乐趣。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可引起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脑梗死等重疾,无疑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于睿教授深入研究本病十余载,创造性的提出了"疏肝清脂"理论,认为"肝郁乘脾,脂由脾生",欲"清脂",当先"疏肝",并研发了药物"清脂通脉颗粒",药味虽少但配伍精当、效力专宏,业已通过大量动物实验证明了该药物的有效性。临床中以该理论为引导,结合"络病学"的思想精华,针对病情灵活用方,疗效卓著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是一种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健身方法,其拳法中的机理与中医紧密相连。将中医基础理论渗透到太极拳中,解释其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以慢性炎症和增殖过程为特征,而细胞焦亡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激活可以诱导白介素-1β前体(pro-IL-1β)、白介素-18前体(pro-IL-18)和增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的合成,从而触发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前体(pro-Caspase-1)蛋白水解为有活性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Caspase-1将细胞因子前体pro-IL-1β和pro-IL-18分别转化为成熟的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8(IL-18),参与AS形成过程,同时活性Caspase-1可以诱发细胞焦亡,前期研究发现瘀血痹能够减少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但机制尚不清楚,同时瘀血痹药物成分可以调节NF-κB、NLRP3、IL-1β等相关因子。因此,拟从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探究瘀血痹抗AS的作用机制,为AS防治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目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肝失疏泄膏脂转输障碍是血脂异常关键病机,而血脂异常是AS重要危险因素。如何有效的延缓AS的进展,对心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医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AS的防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疏肝理气通脉方面已显示出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清脂通脉颗粒作为“疏肝清脂”治法的代表方,以其疏肝清脂通脉之功而被应用于AS的防治中。前期研究团队研究发现了清脂通脉颗粒多靶点-多通路抗AS的作用特点,本课题通过高脂喂饲ApoE基因敲除小鼠建立AS小鼠模型,并给予清脂通脉颗粒干预,观察小鼠血脂水平、动脉脂质含量及斑块形态的改变,探讨清脂通脉颗粒调控miR-33、miR-122对其下游通路ABCA1、ABCG1及NPC1抗AS的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加以验证,为防治AS的中医药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IBT和免疫斑点技术对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43例)和31例健康者做对照组进行了抗ENA抗体检查,同时观察了IBT和免疫斑点技术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抗核抗体(IFANA)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43例送检标本IBT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为80.4%,且检出一种或一种以上抗ENA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27例(88.89%),皮肤炎和多发性肌炎16例(62.50%),干燥综合征28例(92.86%),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2例(91.67%),类风湿关节炎60例(66.68%);斑点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为54.54%,且检出一种或一种以上抗ENA抗体,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7例(51.85%),干燥综合征26例(85.71%),类风湿性关节炎26例(43.33%),结缔组织病8例(66.67%),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5例(31.25%).结论 免疫印迹技术(IBT)敏感性好,特异度高,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ANA检测仍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于睿教授治疗胸痹患者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胸痹患者提供一种参考。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3月于睿教授治疗177例胸痹患者病历录入电子病历中,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有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建立用药频率表,采用频数分析法统计处方中单味中药、药物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使用频次,并筛选出32味主要药味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177例病历中共用中药149种,其中法半夏、桂枝、陈皮、茯苓用药频次相对较高,并且通过聚类分析,把常用药物分为5类。于睿教授治疗胸痹从肝论治,以疏肝健脾,化痰祛瘀为主要诊治思路,针对不同的兼证斟酌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