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仲景《伤寒论》中每用一药,均根据不同证候,配伍或君或臣,用量或轻或重,变化从心,极尽其妙。既体现了药物个性的专长,又反映出药物合群之妙用,故为后世医家用方遣药的典范。兹就论中附子的运用,谈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其诱发原因甚多,究其机理皆由病邪影响脾胃升降功能所致。脾胃同处中焦,二者以膜相连,一脏一腑,燥湿相济,共主气机升降。诚如清·叶天士所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升降有序,胃痛则不作,升降违和,痛则作矣。故治疗胃脘痛,应着眼于胃,尚须兼顾脾。用药亦宜注意补勿过壅,泻勿过峻,热勿过燥,寒勿过凉。如此,只要认证准确,用药得当,多能取得预期疗效。兹举笔者治验数例以作印证。1虚寒胃脘痛张某,男,45岁,汽车司机。4年前经常开车跑长途,自恃身体素健,既多食生冷,复不注意胃脘保暖,以致引起脾胃功能失和,胃脘疼…  相似文献   
3.
陈伯庄先生《温病会讲录》(续)山西中医学院(030024)郝印卿太原制药厂职工医院郝国卿3吴氏《温病条辨》瑕瑜小识清·吴鞠通是继叶天士而后的温病大家,著有《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等书。后来的学者对其《温病条辨》毁誉不一,甚至认为《条...  相似文献   
4.
陈伯庄先生《温病会讲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系据已故湖北中医学院教授陈伯庄先生所作的“《温病学》学术讲座”记录稿整理而成。主要内容为陈教授围绕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二书,复结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临床体会,阐明其精要,抉示其不足,诸如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三法鼎立、五条大纲等靡不一一Lu述。全文见解独树一帜,发人所未发,诚足指迷。对后进研究温病学术颇具教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