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谭承建  邸迎彤  郝小江 《中草药》2015,46(20):2989-2991
目的研究贵州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mi枝叶中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RP18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NMR等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虎皮楠枝叶中分离得到1个虎皮楠生物碱,命名为虎皮楠素D(1)。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虎皮楠生物碱,该化合物结构中含有1个新颖的环戊二烯负离子结构单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灰毛浆果楝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寻找活性成分。方法运用大孔吸附树脂、正反相柱色谱、葡聚糖凝胶、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法等技术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annuionone D(Ⅰ)、dehydrovomifoliol(Ⅱ)、alangionoside L(Ⅲ)、儿茶素(Ⅳ)、scopoletin(Ⅴ)、2-hydroxyandrosta-1,4-diene-3,16-dione(Ⅵ)、β-谷甾醇(Ⅶ)。结论以上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灰毛浆果楝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寻找活性成分。方法运用大孔吸附树脂、正反相柱色谱、葡聚糖凝胶、高效液相制备色谱法等技术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annuionone D(Ⅰ)、dehydrovomifoliol(Ⅱ)、alangionoside L(Ⅲ)、儿茶素(Ⅳ)、scopoletin(Ⅴ)、2-hydroxyandrosta-1,4-diene-3,16-dione(Ⅵ)、β-谷甾醇(Ⅶ)。结论以上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红花石蒜中的石蒜生物碱。方法:采用多种层析柱分离手段,运用NMR和H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此外,生物碱110进行了流感甲型病毒的活性测试。结果:从红花石蒜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石蒜生物碱和9个已知的石蒜生物碱:2-methoxy-6-O-ethyloduline(1),2-methoxy-6-O-methyloduline(2),trispherine(3),8-O-demethylho-molycorine(4),homolycorine(5),9-O-demethylhomolycorine(6),oduline(7),lycorenine(8),6α-O-methyllycorenine(9)和O-ethyllycorenine(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高石蒜碱类型的石蒜生物碱,生物碱13为该植物中的主要成分,且对流感甲型病毒显示了较弱的抗病毒活性,IC50分别为2.06,0.69,2.71μgmL1,CC50分别为14.37,4.79,80.12μgmL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应用液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草中共分离出3个三萜皂苷、2个香豆素和8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一个三萜皂苷为新化合物。结论:通过ESI-MS,^1HNMR,^13CNMR,HMQC和HMBC分析,将新三萜皂苷的结构鉴定为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2)-β-D-葡萄糖醛酸]-24-羟基-甘草内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南欧大戟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MCI等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ESI-MS,IR,NMR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euphopeplin A(1),2α,5α,7β,8α,9α,14β-hexa-acetoxy-3β-benzoyloxy-15-hydroxyjatropha-6(17),11E-diene(2)和5α,8α,9β,10β,14α-pentaacetoxy-3β-benzoyloxy-15-hydroxy-pepluane(3)。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乌拉尔甘草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应用液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草中共分离出3个三萜皂苷、2个香豆素和8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一个三萜皂苷为新化合物。结论:通过ESI-MS,^1HNMR,^13CNMR,HMQC和HMBC分析,将新三萜皂苷的结构鉴定为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2)-β-D-葡萄糖醛酸]-24-羟基-甘草内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