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30例腰肌劳损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奇正消痛贴膏组)100例,对照组(通络祛痛膏组)30例,观察时间为7d。结果显示两组药物在治疗腰肌劳损方面均有良好的疗效,尤其在疼痛VAS记分、功能障碍以及压痛显愈率方面和见效时间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腰肌劳损功能障碍,疼痛方面效果确切,见效时间快,并且皮肤均无发生过敏反应,适合各种类型体质和肌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缓激肽(BK)、P物质(SP)、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SHS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予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平衡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肿胀程度、Barthel指数(BI)、上肢Fugl-Meyer功能量表评分(FMA)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GRP、BK、SP、NO、ET-1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9%,对照组为7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HSS、VAS评分及手肿胀程度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I、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GRP、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BK、SP、ET-1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SHS患者临床疗效,缓解患肢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及体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CGRP、BK、SP、NO、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足太阳经筋燔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传统经穴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足太阳经筋局部阳性反应点经筋燔刺法进行治疗,传统针刺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火针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对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下肢痉挛程度(MAS)、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4周时MAS、Fugl-Meyer及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 P﹤0.05);且治疗组在4周时的MAS、Fugl-Meyer及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燔刺法联合传统针刺可明显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缓解足内翻,纠正下肢不良姿势,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纯传统针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腱鞘囊肿25例的疗效。方法:将50例腱鞘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予火针治疗,对照组予穿刺抽液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火针治疗腱鞘囊肿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风险以及营养不足的情况进行评估和研究,为开展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对91例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用NRS 2002 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通过体质指数和血清白蛋白判断营养不足状况.结果:NRS 2002的适用率为100%,营养风险(NRS≥3分)的发生率为71.43%,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13.19%:存在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83.33%,而其营养不足的发生率19.44%:留置胃管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85.71%.而其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42.86%.结论: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存在严重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以血清白蛋白水平作为评价患者营养状况有其局限性,应以血清前白蛋白的连续监测作为临床营养不足和营养治疗的动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法治疗脊髓损伤(SCI)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就诊的80例SCI后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法,对照组予八髎穴单纯针刺法,两组均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28天时记录患者排尿日记并检查膀胱残余尿量,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漏尿次数、日单次最大尿量、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14天后治疗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漏尿次数方面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28天后,治疗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漏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2/4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髎穴烧山火针法可有效改善SCI后膀胱功能,减轻尿潴留,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观察补虚通络艾灸法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所致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所致营养不良的患者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将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并伴有吞咽障碍的6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和患者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前采血测定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两组给予相同的背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补虚通络艾灸法,每日1次,每次20 min,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血清各项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影响的差异.结果:艾灸组和对照组的营养状态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补虚通络艾灸法可以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所致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清TP、ALB、PA水平 补虚通络艾灸法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