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里香是传统中药九里香属植物的两个基原植物之一。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HPLC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在20分钟内同时测定九里香中两个香豆素类化合物,海南九里香内酯(1)和橙皮内酯(2),以及一个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3,5,6,7,3′,4′,5′-七甲氧基黄酮(3)。色谱条件为采用DIKMA Spursil C18色谱柱,乙腈–水(50:50,v/v)等度洗脱,柱温25 oC,流速1 m L/min,320 nm检测。三个主要成分分离度良好,在测试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100.52%–101.97%之间,RSD值小于2%。采用该方法对20批不同产地的九里香药材进行含量测定,三个主要成分的含量和在1.55–7.45 mg/g。此外,还对九里香不同部位如主茎、侧枝、嫩枝和叶,及不同采收期的药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个主要成分在嫩枝及叶中的含量明显高于主茎或侧枝中,所以药典规定以九里香的叶及嫩枝作为药用部位是合理的;六月或十月为最佳采收期;产自广东茂名市、深圳市、广西南宁市、天峨市和福建漳州市的九里香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高于其他产地。该方法具有高效、简便的特点,可用于九里香药材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体系核心序列ITS2对九里香药材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定研究。方法:按照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标准流程获取九里香药材及其混伪品ITS2序列,进行种内和种间变异分析,采用最近距离法、SNPs位点分析以及建树法,综合评估该序列的鉴定能力。结果:九里香药材及其近缘物种ITS2序列长度220~234 bp,基于K2P遗传距离不能有效区分九里香、千里香和翼叶九里香,序列分析发现九里香Murraya exotica与其他物种有3个稳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在UPGMA树中,不同物种的样品聚在一起,表明ITS2序列可以区分九里香药材及其近缘物种。利用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对44份千里香待检样品进行BLAST鉴定,结果均为正品千里香。结论:ITS2序列可用于九里香及其同属近缘物种的鉴定,为九里香药材的市场监控提供了有效手段,为其本草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a2+对半夏类原球茎生长、高温胁迫及次生代谢产物量的影响。方法以半夏叶柄为外植体,固体培养基培养获得类原球茎,悬浮培养,采用不同质量浓度Ca2+处理,测定类原球茎生长速率、抗逆性指标,以及生物碱、鸟苷、有机酸的量。结果在(25±2)℃条件下培养,随Ca2+质量浓度增加,半夏类原球茎生长呈慢-快-慢变化趋势,质量浓度为440 mg/L时,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不同处理半夏类原球茎中生物碱、鸟苷、有机酸量差异显著,Ca2+质量浓度为440 mg/L时,生物碱量最高(0.158%),Ca2+质量浓度为660 mg/L时,鸟苷、有机酸累积量最高(分别为0.017 3%、0.608%)。在(35±2)℃条件下,质量浓度为0~660 mg/L,随Ca2+质量浓度升高,SOD、POD活性逐渐增强,Ca2+质量浓度为660 mg/L时,活性最高,但Ca2+质量浓度为880 mg/L时,SOD、POD活性均降低;不同质量浓度Ca2+处理MDA量变化不显著。结论一定质量浓度的Ca2+能促进半夏类原球茎生长,增强抗逆性,提高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量。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岗梅茎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酚类成分,经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包括2个木脂素类(1,2),5个苯丙素类(3~7),6个绿原酸类(8~13),5个苯甲酸类似物(14~18),其中3~7,9,11,13,14,17,18为首次从冬青属中分离得到,2,8,10,15,16为首次从岗梅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筛选结果显示,8,9,11,13,15对RAW264.7细胞中的NO生成显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51.1~85.8μmol·L-1。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岗梅茎的抗炎药效物质及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岗梅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和种子特性,为种子采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岗梅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岗梅柱头活性;田间调查岗梅花期、访问昆虫和传粉方法;沙盘发芽法检测岗梅种子发芽率。结果:岗梅雌雄异株,开花期9~13 d。雄花花药4~6枚,花粉数量为16 587~21 717个;雌花子房具有4~6心皮,每心皮仅有1枚胚珠。雄花花粉活力1~3 d,雌蕊柱头可授性为3~5 d。风媒为主,偶见东方蜜蜂、麻蝇;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岗梅种子千粒质量和发芽率随种子采收期延迟而提高,岗梅种子发芽率与采收期和千粒质量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降雨可能影响岗梅授粉和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6.
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我国岭南特色药材岗梅茎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将它们分别鉴定为柳叶绣线菊新木脂醇(1),rel-(7R,8S)-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4,9,9'-triol 9-β-D-glucopyranoside(2),(+)-cycloolivil(3),(+)-syringaresinol-4'-O-β-D-monoglucoside(4),鹅掌楸苦素(5),咖啡酸(6),3,4-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醛(7),1,2,4-苯三酚(8),3,4,5-trimethoxyphenyl-1-O-β-D-apiofuranosyl-(1″→6')-glucopyranoside(9),秦皮乙素(10),隐绿原酸乙酯(11),绿原酸乙酯(12),和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13)。化合物1~5为木脂素类化合物、6~12为其他酚酸类化合物、13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中7,8,11,13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3,9,10,12为首次从岗梅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9对RAW264.7细胞中NO的生成显示中等抑制作用,化合物10具有微弱的抑制效果,其IC50分别为35.7,50.6,98.7μmol·L-1。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岗梅种子的检验方法。方法参考《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和《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的方法,通过对岗梅种子扦样、真实性、净度、发芽率、含水量、生活力及千粒重等7项指标进行研究,确定各指标标准检验方法。结果扦样时种子批的最大总质量可选为5000 g,送检样品的质量最少为150 g;真实性可利用岗梅种子外观结构、大小和颜色等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净度分析可按照GB/T 3543.1-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总则》中的相关方法进行;发芽试验条件为50 mg·L~(-1)赤霉素浸种24 h后于20℃、光照10 h,砂上发芽;种子水分测定采用高恒温[(130±2)℃]烘干法烘2 h;生活力测定采用四氮唑(TTC)染色法,浸种时间为4 h,种子横向切去1/3后于40℃、0.5%TTC溶液中避光染色24 h;质量测定采用百粒法。结论确定了可控指标检验的最优条件,本规程可用于岗梅种子的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物理因素的角度探讨两面针种子休眠的原因。【方法】通过种子吸水试验检查两面针种子的吸水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种皮的显微结构,并比较层积处理对两面针种皮的影响。【结果】两面针的种皮透水性良好,无明显吸水障碍;两面针种子具有坚硬致密的种皮结构,低温层积处理可以降解、软化其种皮结构。【结论】两面针种子中存在种子发芽的物理抑制因素,采用低温湿沙层积处理可解除两面针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ITS2条形码的两面针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贝贝  宋经元  姚辉  韩正洲  仰铁锤  邢建永 《中草药》2013,44(15):2150-2154
目的 利用ITS2条形码鉴别两面针药材及其混伪品,为两面针药材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ITS2(转录第二间隔区)序列,双向测序后运用CodonCode Aligner、MEG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构建系统聚类树(NJ树).结果 两面针药材及其混伪品基因组DNA降解明显,但不影响ITS2条形码的PCR扩增和测序,ITS2条形码序列分析表明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具有较大差异,基于ITS2条形码构建NJ树可鉴别两面针药材及其混伪品.结论 ITS2条形码适用于两面针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别,为两面针药材快速、准确鉴定提供新方法;为两面针基原研究提供重要的分子鉴定证据;同时为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其他根、茎类中药材的鉴定提供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Ca2+对半夏类原球茎生长、高温胁迫及次生代谢产物量的影响。方法 以半夏叶柄为外植体,固体培养基培养获得类原球茎,悬浮培养,采用不同质量浓度Ca2+处理,测定类原球茎生长速率、抗逆性指标,以及生物碱、鸟苷、有机酸的量。结果 在(25±2)℃条件下培养,随Ca2+质量浓度增加,半夏类原球茎生长呈慢-快-慢变化趋势,质量浓度为440 mg/L时,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不同处理半夏类原球茎中生物碱、鸟苷、有机酸量差异显著,Ca2+质量浓度为440 mg/L时,生物碱量最高(0.158%),Ca2+质量浓度为660 mg/L时,鸟苷、有机酸累积量最高(分别为0.017 3%、0.608%)。在(35±2)℃条件下,质量浓度为0~660 mg/L,随Ca2+质量浓度升高,SOD、POD活性逐渐增强,Ca2+质量浓度为660 mg/L时,活性最高,但Ca2+质量浓度为880 mg/L时,SOD、POD活性均降低;不同质量浓度Ca2+处理MDA量变化不显著。结论 一定质量浓度的Ca2+能促进半夏类原球茎生长,增强抗逆性,提高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