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患者女性,78岁,主因持续性胸痛4小时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体重43公斤,BP140/80mmHg,神清语利,精神差,呼吸平稳,口唇无绀,双肺呼吸音粗,心率6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入院心电图示:STⅡ、Ⅲ、avF呈弓背型抬高约0.3mv,STV3R-V5R段呈弓背型抬高约0.1mv.血细胞分析、心肌酶、肌钙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葡萄糖均正常.心脏彩超示:阶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二尖瓣轻度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该院接诊的184例体检者,其中79例高血压患者(观察组),10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观察两组MCP-1表达水平及动脉僵硬度,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RT-PCR数据显示,观察组MC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超声及24 h动态血压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CP-1与IMT及AASI值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489、0.474(P <0.05).结论 MCP-1与高血压者动脉僵硬程度密切相关,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高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31例低LDL-C同时伴有高hsCRP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常规治疗 辛伐他汀20 mg,1次/晚)和对照组63例(常规治疗),观察12周调脂治疗对心脏事件(包括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功能恶化、猝死)的影响,及血浆LDL-C及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辛伐他汀治疗后LDL-C由(3.04±0.76)mmol/L降至(1.58±0.43)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由(5.29±3.67)mmol/L降至(1.62±0.54)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后hsCRP由(5.83±4.14)mmol/L降至(3.18±1.62)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LDL-C及hsCRP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脏事件的发牛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LDL-C及hsCRP水平,同时减少了心脏事件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保守的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LncRNA MIAT)靶向调节miR-128-3p对心房颤动(AF)大鼠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舌下静脉注射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诱导构建AF大鼠模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模型组、LncRNA MIAT siRNA 质粒组(MIAT 组)、m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在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同降脂药物治疗,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与心电图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脂,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记录药物费用。结果: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的临床(76%比92%)及心电图总有效率(60%比84%)明显提高,住院费用[(12369.94±231.81)元比(11784.52±206.97)元]明显减少(P0.05或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且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为轻度不良反应,无肝、肾、骨骼肌等不适。结论: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更显著防止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安全有效,且住院费用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4岁,已婚。因发作性呼吸困难半月,再发加重2 d于2004年7月入院。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入院前半个月无明确诱因突发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不能平卧,曾于外院诊为“急性左心衰竭”,经治疗缓解。于入院前2 d上述症状再发加重,伴咳嗽,咳少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年因高血压病在我院治疗的患者182例,根据心脏超声计算左室重量指数,将患者分为左室心肥厚组和左心室正常组;根据E/A值,分为舒张功能不全组和舒张功能正常组。结果左心室肥厚组左室后壁厚度、NT-proBNP明显高于左心室正常组(P〈0.05);左心室肥厚组舒张早期血流播散速率、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与舒张晚期的流速峰值(A)比值(E/A)明显低于左心室正常组(P〈0.05);舒张功能不全组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NT-proBNP明显高于舒张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在心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中,NT-proBNP与心室肥厚和心室舒张功能密切相关,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NT-proBNP水平来评价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在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水平变化及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三医院首次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再按应激状态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非ACS组,分析以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在各组间的变化,探讨其与Hcy、hs-CRP的相关性。结果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以ADP和AA为诱导剂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与非ACS组以ADP和AA为诱导剂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hs-CRP、Hcy水平与AA、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呈显著的正相关(r1=0.29、0.33;r2=0.37、0.34,P0.05)。结论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在ACS、非ACS患者中呈现不同的变化且与hs-CRP、Hcy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危险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动脉硬化是一个全身过程,往往同时累及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是踝部动脉收缩压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它是诊断外周动脉缺血的一种准确、简便、无创的方法[1]。ABI与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有良好的相关性,并经数个大规模人群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